相关内容列表:
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作者(来源):侯理贤    发布时间:2005-04-27

个案分析

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

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在熟悉曲调、体会意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旋律起伏的特点,解决歌曲中同音反复的难点。

2、通过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情感,以情带声,并在气息支持下用深情讴歌老师,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教学时间:

000年四月七日

教学地点:

学校礼堂,场地内有多媒体设备、影碟机、CD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钢琴。

听课范围:

全区音乐教师

备课说明: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真挚的歌曲,形象地渲染出辛勤的园丁——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决定从孩子的情感出发,以情带声,在学唱过程中由情而发,将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深情而优美地展现出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研究重点:

1、副歌部分旋律上下起伏的处理。

2、旋律中出现的同音反复及歌曲中如何用顿音方法进行艺术处理。

教学背景:

执教班级为四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0人。该班自19999月由我执教至今已有一个半学期时间,该班为音乐班,一年级入学时曾全部参加过手风琴学习,目前尚坚持学习的有近半数同学。该班识谱视唱能力较强,对各种调式调性较为熟悉且能很快做出反反应,音乐基础是平行班中最好的,但班级合唱的音色和谐性还存在一定问题,个别男生嗓音较为低沉,整体音色还不够明亮,合唱训练时声部和谐性尚存在欠缺,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

执教者情况简介:

执教者:侯理贤(1995年毕业于上海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专业)

学历:大专                    目前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执教年限:1995年至今           从事音乐教学教龄:9

曾获荣誉:1996年徐汇区优秀见习教师

        199719981999年徐汇区第五学区青年教师新苗奖

        19981999年徐汇区青教评比三等奖

        2000年徐汇区青教评比三等奖


第二部分

教学环节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一、教学组织准备

l     学生在场外集队,队形是2路纵队,教师在队伍最前端

进场音乐选择了《宝莲灯》的插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学生们对这部动画片及其音乐都非常熟悉乃至喜爱。乐曲和着大屏幕出现的画面片断,孩子们深深地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动作轻柔舒缓,为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展开在情绪上作一铺垫。

次过程为3’05”。

 

l        教师播放影碟机,大屏幕上展现《宝莲灯》的片断面面。音乐响起(音乐为《宝莲灯》插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教师和学生在前奏时双手插腰,做好准备动作。随前奏旋律做起踵动作四次,随节奏向左向右点头动作八次,前奏尾声时将右手放下轻轻搭在前一位学生肩上。主旋律起开始做    小铃铛步进场,进场队形为: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二、导入部分

l         学生四人一组小铃铛步走到自己座位旁坐下,随音乐向左右摆动身体。

l         教师小铃铛步走到场地中间,脸带微笑注视学生随音乐向左右摆动身体(方向与学生一致)。

l         教师走至操作台前关闭影碟机后回到场地中间面对学生。

l         教师:这段音乐熟悉吗?

l         学生:熟悉! 学生七嘴八舌地争着告诉老师:这是《宝莲灯》的插曲。

l         教师:它是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唱的?

l         学生:很深情的。

l         教师:为什么要用这种感情来歌唱母亲?

l         学生:因为母爱是伟大的。

l         教师:我们还把谁比作母亲?

l         学生甲:祖国

l         学生乙:党

l         学生丙:老师

l         教师:为什把老师比作母亲?

l         学生甲:因为老师的工作很辛苦。

学生乙:因为老师象妈妈一样关心爱护我们。          

母爱是永恒的主题,由“母爱”这一主题展开,学生从老师身上得到的关怀和温暖恰似妈妈的爱,温馨而又长久,学生的回答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一步步找到“老师象妈妈”这一中心,过渡自然。

此过程为130

 

 

l         教师:你们表演得真好,尤其在演唱的时候,你们的歌声让老师很感动,能不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投入这么有感情?

l         学生:因为唱这首歌的时候,我想到平时老师那么辛苦,我相起老师就很感动。

l         教师:老师的工作是那么辛苦,深夜当我们走过老师窗前时,我们不忍心再去打扰她。因此我们“轻轻”地走过,“轻轻”这两个字就是你们的脚步声,想一想怎样唱好这两个了?

l         学生:加上顿音记号。

l         教师用手势指挥学生唱好这一句。

l         教师提示:“灯光照耀我心房”。这一句我们从心里感到灯光的温暖和老师的爱,这一句略收,然后用“啊”来抒发我们的感情。

l         教师用手势帮助学生唱好这一句。

l         教师:我们用自己的感情来表达对老师的爱。教师在操作台上摁下放音键。

l         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演唱。教师站在场地中间,指挥学生的演唱。

歌曲的难点在于“轻轻”这两个字上采用顿音唱法演唱。强调视谱视唱不一定能实现较好的效果,在这里学生自己设计了前景,进行表现,自然而然地解决了顿音的唱法,歌曲的难点有了铺垫,这里的教学手段运用得较为成功。

我觉得在教学中反复运用诸如“再来一遍”、“下面我们唱歌谱”或“唱歌词一遍”等语言在感觉上较生硬不自然,对学生还有一种隐约的命令语气,因此,在设计时我以引导的语言对学生说“深夜了,老师还在工作,让我们轻轻哼唱,让这优美的旋律伴随在老师身边”,这是学生的歌声随旋律而起,深情而优美。

第三部分

教后评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真挚的歌曲,歌曲的旋律连贯婉转起伏,尤其副歌部分旋律上扬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从心地激发出来。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烘托出辛勤园丁的光辉形象。

在设计该课教学过程时,我站在孩子们的心理角度上,体会到他们对老师的敬爱、热爱之情,因此就决定从情感方面入手,以他们最熟悉最深刻体会到的母爱为出发点,激发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情。在引入课题前,我让孩子们欣赏了他们熟悉的乐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通过设计的问题环节引出“我们为什么要用深情的感情来歌唱母亲?我们还把谁比作母亲?”

由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象妈妈一样,这样在学唱的过程中孩子就会自然地带着感情而投入。

教学过程中的衔接过渡也很重要。我觉得在教学中反复运用诸如“再来一遍”、“下面我们唱歌谱”或“唱歌词一遍”等语言在感觉上较生硬不自然,对学生还有一种隐约的命令语气,因此,在设计时我以引导的语言对学生说“深夜了,老师还在工作,让我们轻轻哼唱,让这优美的旋律伴随在老师身边”,这是学生的歌声随旋律而起,深情而优美。

歌曲的难点在乐句33  3 | 6  6 | 56  545 | 3— | 中同音反复以及学生在“轻轻”两个字上采用顿音唱法演唱。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强调学生的视谱视唱,一则教法单调加深难度容易使学生畏难,不能实现好的效果。因而在此设计成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采用不同形式结合歌词或旋律把歌曲表现出来,这时学生是主动的,他们自己设计了情景,深夜一群孩子望见老师房间的灯光互相提醒示意踮起脚轻轻地走过。由此在次演唱歌曲的时候只要老师稍加提示:“轻轻”这两个字就是你们的脚步声,想一想怎样唱好这两个字?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在演唱时将“轻轻”两字加上顿音,这样难点就解决了,达到预先设定的要求。

本课为歌曲的第一教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旋律起伏的特点,并在学唱中解决歌曲的难点,在整堂课的教学结构安排上还可以再紧凑些,推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此外,在开始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考虑安排各种形式的效果,是否可以尝试选择一些不同情绪体验或是同类题材的作品作为背景音乐,通过与本课教学内容的体会比较,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特点,对教学或自己的音乐能力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