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专家质疑“独生子女并无人格缺陷”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3-15

    针对一项中国内地“独生子女不存在人格缺陷”的问卷调查结果(附后),日前有专家指出,该结果明显缺乏科学依据。

    不久以前内地某报刊载的一条消息说,一项涉及数千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明,独生子女身上并不存在人格缺陷。

    该消息称,独生子女在新环境中很快结识新朋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有关社会交往的各项指标普遍优于非独生子女,而孤僻感则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在生活自理方面,两者也并无显著区别。

    北京安定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专家、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郑毅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该问卷的调查手段及其结果的科学性令人怀疑。首先,它没有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对儿童行为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方法;其次,不能将一般的心理疾病等同于人格缺陷。人格的形成受气质的影响最大。对未满十八岁的青少年来说,其人格仍处于形成阶段,并无好坏之分。

    郑教授特别指出,独生子女确实存在着社会交往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在北京,有百分之三十的独生子女存在适应能力障碍,百分之十三点九的独生子女存在行为方面问题。

    郑教授呼吁社会重视家庭,尤其是父亲的言行对独生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     附:调查表明独生子女身上不存在人格缺陷(解放日报)

    日前一项涉及数千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明,独生子女身上不存在人格缺陷。人们一贯以为的独生子女是“问题少年”的论调被事实否定。

    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已近20年,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即将作为新一代公民进入社会,人们一直担心,独生子女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较优,而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则不如非独生子女。

    此次研究结果足以打消人们的顾虑。统计表明,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方面不但不比非独生子女差,反而更好。在中学阶段,独生子女在新环境中很快结识新朋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有关社会交往的各项指标普遍优于非独生子女,而孤僻感则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社会学家分析,由于缺少同兄弟姐妹交往,独生子女往往“被迫”更多地在家庭外与同学、朋友交往,反而在社会交往方面能力增强很快。

    在生活自理方面,研究表明两者并无显著差别。在成人角色意识方面,独生子女初中生自我感觉像成人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但高中时两者已基本持平,而且这一时期的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喜欢与成人交往。

    从调查结果来看,独生子女在“动手能力”、“责任心”方面弱于非独生子女,“懒惰”是他们的明显不足,值得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