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汇文中学九九届高三(1)班,今年高考成绩有22人在600分以上,全班平
均成绩达到了580分,远远高出北京第一批录取院校控制分数线。今年高考中的北京
理科第一名、第二名均出自这个班。这个班47人中有46人能上一类校,另一个的分
数也上了二类本科线。班主任叫谢达鸿,他的教育秘招儿是“宽容一点儿”(详见
《北京青年报》1999年8月8日第9版)。
今天有很多这样的家长,他们自嘲自己是被当年的所谓政治运动耽误了的一代,
面对现今社会的科技进步、信息爆炸、经济诱惑等等,他们怀着深深的失落和惶恐,
把希望的赌注押在了身后孩子的身上。于是他们甘愿献出一切,包括牺牲孩子的金
子般天真烂漫的童年。
也还有这样一些家长,他们怀着摆脱自身平凡的急切,梦想着自己的孩子一长
大就具备某种出类拔萃超凡脱俗的本领,具备“人上人”的尊贵和享有特权的荣幸。
于是,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将其强行推向人生竞技场,用鸡毛掸子和蜂王浆去
锻造所谓的“神童”,用一切营养品和惩罚手段去敲开唐诗宋词的大门。
我们的这些用心良苦的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
力,竭尽所能,可到头来结果又如何呢?除了那极个别确有某种先天气质的孩子如
鱼得水地展现出某些单项才华外,绝大多数的父母们只是领略了昙花一现的瞬间虚
荣。可又有谁能体味到那些所谓“成功”了的孩子们失去童年幸福之后,孤独地蹒
跚于名利场光环之中的痛苦呢?
孩子教育的真正内涵到底应该是什么?谢达鸿老师告诉我们:“对孩子不能看
一时一事,要保护他的人生兴趣、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个非常重要,就是中国古语
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为一些学习成绩、犯的小错,就把孩子积
极的东西打击掉。你把他好的方面一笔勾销,他就把自己一笔勾销,对社会失去兴
趣,那么他不是反社会的,也是消极的人。”谢老师的经验证明,只有宽容、宽容、
再宽容,真正在人格上与孩子平等对话,才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格魅力、个性特征和极富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其实,宽容孩
子家长并不轻松,正如谢达鸿老师的学生所言:“他(谢达鸿)的心太软,把所有
问题都自己扛。”宽容不仅需要修养,更需要学识,也许正因为此,许多家长才退
避三舍,远离宽容,这很值得深思。
新的世纪正在向今天的孩子们招手。毋庸置疑,在新的世纪有高科技的辉煌,
也还有天灾与战争。不经过磨炼的人生是幼稚的,不经历痛苦的成熟是虚假的,不
经历失败的成功是虚无的,最坚强的心灵和情操是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孕育的,所以,
家长们,让我们扯起孩子的手,像谢达鸿老师那样面带宽容地领着孩子前进吧!
文/陈方宝
■编后:谢达鸿老师的教育方法及成功经验,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深思。陈
方宝同志在文章中为“宽容”的教育方法喝彩,对谢老师的做法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教育是一个博大的工程,教育方法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在此我们希望各界人士发表
看法,谈谈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来信请寄本报群工部“读者视线”编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