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学习动机明显功利化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8-2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
那么,一个人该学习什么呢?又该怎样学习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郑重提
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
共处和学会做人,并认为这也是21世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经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推广,上述精神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教育改革的重
要参照。

  为了解即将走进21世纪的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中小学生
学习与发展课题组”自1998年10月开始,抽样选取了10个省市7474名
10至18周岁的在校学生及其父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全面
揭示了我国中小学生在求知、做事、交往和做人四个方面的进步和不
足。这里我们选择刊发了部分调查结果,以飨读者。

  只有4.3%的高中生因“喜欢读书”而上学据这项研究发现:多数学生上学是为了“学本领”,其次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再次是为了“考大学”。因为“学校好玩”和“喜欢读书”而上学的比例都很低,在被调查的高中学生中,只有4.3%是因为“喜欢读书”而上学的。

  本次调查设计了一道相关的题目:“你为什么上学?”据此来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上学是为了“学本领”,但是选择这一答案的学生比例随年级增高而减少,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依次为54.0%、44.2%和41.6%。这个结果一方面表明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越来越突破家长或学校教育的影响,个性化的内容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过分关注知识的功利价值。相当多的学生选择了“为了找个好工作”而上学读书,其比例从小学13.4%逐渐增加到初中的23.2%和高中的33.0%,这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越来越现实。

  小学生以“为了考大学”为学习目的的人数比例超过了中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其比例依次为14.0%、8.2%、11.1%。由此可见,升学压力对小学生的冲击不可忽视。相比之下,更多的初中生是因为“我喜欢读书”而上学(10.7%),高中生在此项目上的比例只有4.3%。

  在对家长进行的相关性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49.2%的小学生家长、33.8%初中生家长和38.3%的高中生家长,希望孩子通过上学读书学些文化和生活技能,这一比例及变化的趋势与学生的选择基本相同。这表明两代人就此达成了共识。

  此外,与学生的选择同样具有相似性的是:不到3%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因孩子“喜欢读书”而送孩子上学。这说明被调查的亲子两代人对教育与学习的关注,不是直接源于对知识的渴求,而是均带有某种功利性的认识。这实际上反映了认知需要缺乏的问题。学生无法从读书本身找到求知的乐趣,而是迫于某种压力去学习,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使他们苦不堪言,学生们不选择因“喜欢读书”而上学也就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