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填 报 志 愿 应 注 意 些 什 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填报高考志愿是每个考生面临的关键环节。如何正确地填报志愿呢? 1、对个人主观因素的分析   志向与特长。填报志愿,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志向与特长。志向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当一个人对他所接触的专业感兴趣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行学习和研究,并作出成绩。因此,考生选择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就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学习成绩。考生要根据自己成绩的水平,来确定填报的志愿。这就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以至于更大范围所处的位置,分析自己所在中学的教学水平、每年被录取的各批院校的人数,再分析哪几门学科是自身的优势,哪几门相对较弱。以本人的分数和相关科目成绩作为填报志愿的主要依据。 政治思想品德。考生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也是高校考查的重要内容。而军事、公安、政法等院校,对考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 身体条件。考生要认真对待体格检查,对照体检标准,看自己能报什么专业,不能报什么专业,切忌填报限考专业。以往有个别考生在体检时弄虚作假,侥幸进了高校,入学后经学校体格复查,因身体状况不适应而被退学,造成了遗憾,这要引以为戒。 2、对外部客观情况的分析 招生政策、规定。考生要熟悉和了解招生政策、规定,了解有关招生改革和政策调整内容、录取批次和志愿填报的办法、有关院校的基本情况和特殊要求,如院校对考生的视力、身高、相关科目成绩等方面的要求。 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自1996年普通高校全面实行招生“并轨”后,考生一律缴费上学。各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本省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收费标准。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既要考虑本人的愿望,也要分析家庭经济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 院校和专业情况。了解填报专业所要学习的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及发展前景。这里特别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教育部于1998年公布了调整后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将执行新目录,专业种数由原504种减少至249种。 3、找准填报志愿的出发点 从多年的录取情况可以看出,有的考生以考取为目标,对于院校和专业不是太挑剔;有的考生一心要进名牌大学,对院校的专业均服从;有的考生为了上一个理想的热门专业,宁愿到一些不太知名的学校。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找准自己的出发点。一般来说,成绩优异的考生可以“随心所欲”,但也要避免“撞车”,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而考试的临场发挥如何也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对于大多数处在中等状态的考生而 言,就不能一味地求名校,挤“热门”,而要兼收并蓄,作多种选择,力争为自己赢得机会。 4、处理好第一志愿和其他志愿的关系 首先要选报好第一志愿。每一批次院校都存在第一志愿。高校录取时,同批院校首先同时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当第一志愿不足时,方可录取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乃至服从分配的考生。大部分高校,在第一志愿生源比较丰富的情况下,一般就不再需要第二志愿、第三志愿考生的材料了。所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填报同一院校的考生,第一志愿的低分被录取,第二志愿的高分却落选了。这几年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在80%左右,因此, 填好第一志愿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二要注意保持志愿之间的“梯度”。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果没有形成从高到低的梯度,当第一志愿落空时,其他志愿就不再起作用。每年录取中,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的考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根据这一情况,考生填报的同批院校之间应形成“梯度”,如将生源较多、录取分数线较高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前面,将生源较少、分数线可能较低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后面,这样如果第一志愿落空,第二、第三志愿才会有较高的命中率。 第三要慎重对待“服从”志愿。每年录取中都有一些高校需要从服从调配的考生中进行挑选。如果考生其他志愿不能录取,填报了服从志愿就可以增加录取的机会。但考生一旦填报了服从志愿,就有可能被调剂到同批次任何一所志愿不足的院校和专业去,考生必须做好思想准备。 5、处理好“冷”与“热”的关系 人们通常把报考人数相对少一些,去向艰苦一些的院校和专业视为“冷门”。而把那些报考人数供过于求,毕业后去向在地域、行业上可能相对好一些的院校和专业视为“热门”。由于热门院校和专业分数相对较高,如果志愿都集中到这类院校和专业,则本来同批院校可能被录取的考生就容易名落孙山。其实院校和专业的“冷”与“热”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且,在一定时期以后,它们可能相互转换。如几 年前师范类院校和专业招生难,财经类院校和专业招生易;而近年来,师范院校和专业生源已逐步好转,而财经类院校和专业学生的就业却出现了困难。考生填报志愿时,不能仅以冷热定取舍,而要相互兼顾,才能增加录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