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5日以大篇幅报道了佛山一对未成年兄弟涉嫌绑架勒索一名9岁男童,并致其死亡案,在深圳引起 强烈反响,不断有读者打电话到本报驻深圳记者站发表意见。
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专门研究儿童犯罪心理的答旦教授认为,这对兄弟的犯罪行为是出于对社会的报复。一般来 说,从经济条件差,管教严格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形成内向自卑的特点。他们经常在和同龄孩子的对比中产生失落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久而久之,就会有意地 对社会进行报复。社会应格外关心这些孩子,以爱心温暖自卑心。 (孙 剑)
家长不宜多提家庭经济
东莞众多家长和老师都对此案十分关注。孟姨的儿子今年读初一,她说看了这篇报道后心里确实非常难受,也很担心自己儿子的成长。她的儿子已逐渐步入成年。对许 多社会现象都似懂非懂,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但他却不轻易告诉家长。她很怕儿子会产生一些不良思维方式,朝着错误方向发展。
在东莞某中学教书的贾老师则表示,家长不宜过多地向孩子提及家里的经济情况,以免孩子出现攀比心理,产生骄傲自大或自卑畏缩的心理。(许俏文)
教会孩子明辨善恶
作为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梁慕勤她认为教育工作应该与正在变动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做好它要靠 学校、社会、家庭,要“拧成一股绳”。
在她看来,教育今天的孩子,家长的责任尤为重大。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使其明辨 善恶是非,教育工作要征得家庭其他成员的协调一致。所以一些社团教育机构要针对一些存在问题而适时召开家长会,又开办课程给广大家长传授教育经验。在教育学生方 面,还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与合理性。如今年暑假期间组织的科技夏令营,他们一改以往只有优秀学生才能参加的做法,而是吸收来了相当部分的后进学生,形成“一帮一, 一对红”的局面,使后进学生提高了自信心。(陈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