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浙江大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浙江大学是国家教委直属的重点大学,坐落在杭州市西子湖
畔风景区玉泉的北侧,校园占地136公顷,校舍建筑面积67 万平
方米。
  浙江大学的前身是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人自己
创办的4所新式高等学堂之一。1901年后曾几度易名。1928 年定
名为国立浙江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著名地理气象学家、浙江
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率领师生员工被迫西迁,历经浙江建德、江
西吉安、泰和和广西宜山,最后迁到贵州遵义、湄潭、永兴三地
建校,同时在浙江龙泉建分校。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秋迁
返杭州。至1948年3月止,浙大从原来文理、工、农3个学院16个
系发展到文、理、工、农、师范、法、医7个学院25个系和9个研
究所,一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一大批著名学者先后在校任教,
李政道、吴健雄亦曾在校就读或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马寅初为首任校长。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
系调整,浙大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1957年重建理科系,成
为多科性理工科大学。1978年后又增设了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
科学方面的若干学科,至1990年浙大设有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学
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学
院、外经贸学院、轻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4个系,51个专业,
57个研究所,16个研究室,105个实验室,9个国家重点学科, 9
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 个实验室由国家教委定为对外开放实
验室。全校有85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35个有权授
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11个学科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成人教育学院办有函授,夜大学,继续工程教育,在职人员硕士
课程(论文)进修政、专业证书及各类培训班,进修班等多种成
人高等教育形式。现有教职工5194人,其中教师 2350 人(教授
266人、副教授876人,讲师882)。浙江大学面向全国招生。 各
类在校学生总数为17.155万人)。其中研究生2524人,本、专科
学生10613人,留学生62人,夜大、函授生2153人。
  浙大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育了5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 毕
业生遍及内外。历年来,浙大获得国家、各部委和浙江省的重大
科研成果奖有699多项,其中荣获国家发明奖34项、 并取得了显
著的经济效益。浙大还与有关省、市、工矿企业建立了30多个教
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近10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已和英国、美
国、德国、日本、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比利时、法
国等国和地区的45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曾多次举办国际
学术会议。学校已派出900多名教师、学生去国外学习、 进修或
从事合作研究。学校每年接待数百名学者教授访问、讲学或合作
研究。有10多名外国教师、专家3在浙大长期从事英、德、 日等
国语言教学工作。并已成立了对外文化语言发展中心。
  浙江大学图书馆藏170多万册,有设备先进的分析测试中心、
计算机与信息中心、电教新闻中心。办有机械、电工、化工、无
线电、半导体、光仪、机电设备、印刷8个工厂。 学校还拥有出
版社、建筑设计研究院、医院和具有现代化设施设备的邵逸夫科
学馆、邵逸夫体育馆、欧阳纯美科学楼。
  浙江大学公开出版物有《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管理工程学
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的世界》。
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求是”校风,并
不断发扬光大。浙大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理雄厚、
实验设备先进、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都很高,在全国高等院
校中占有较大优势。因而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盛誉。今天,“实事
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已成为该校师生员工向
更高层次追求的新目标。
  1989年初,国家教委批准浙江大学为全国高校综合改革的试
点学校之一。浙大将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努力探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提高办学整体效益的新路子。到2000年浙江大学将建设成为具有
中国特色和自身特色的,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文管、教学
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定地全面地居于国内同类大学前列、在国
际上有影响的社会主义大学。
  浙江大学充分发挥以工为主、理工结合、门类齐全、学科众
多的优势。有630名专职科研人员、1300名兼职人员, 每年承担
1000余项科研项目,成果累累。
  浙江大学是1994年首批进入国家教委重点建设项目“211 工
程”的重点大学。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浙江大学是一所“基础
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居于国内一
流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社会主义大学。”专科专业设置

应用化学 精细化工 流体机械与计算机辅助管理 包装工程 化学工程 化工设备与机械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机械电子工程 办公自动化及商用电脑 热加工工艺及设备(焊接方向) 计算机及其应用 现代会计 行政管理(国际公关) 生物工程 涉外秘书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 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 高分子化工 高分子材料

本科专业设置

马克思主义基础 国民经济管理 国际金融 企业管理 会计学 资产评估 国际经济法 行政管理学 汉语言文学 英语 应用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 地质学 科技信息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热加工工艺及设备 机械设计及制造 化工设备与机械 汽车与拖拉机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设计 精密仪器 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 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 热能工程 制冷与低温技术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 电子工程 应用电子技术 信息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信息电子技术 建筑学 建筑工程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环境工程 化学工程 化工工艺 高分子化工 生物化工 工程力学 工业外贸

国家重点学科

应用数学 液压传动及气动 光学仪器 工程热物理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工业电子技术及电磁测量 半导体材料 化学工程 工业自动化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

科学技术哲学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应用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理论物理 凝聚态物理 光学 无机化学 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环境化学 岩石学 构造地质学 生物物理学 一般力学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结构力学 计算力学 实验力学 机械学 机械制造 流体传动及控制 振动·冲击·噪声 工程图学 光学仪器 精密仪器及机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 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无机非金属材料 硅酸盐材料 半导体材料 高分子材料 铸造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内燃机 化工过程机械 制冷及低温工程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 电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电子技术 理论电工 通信与电子系统 电子物理与器件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 工业自动化 自动化仪表及装置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计算机应用 管理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 建筑技术科学 岩土工程 建筑结构工程 水工结构工程 化学工程 有机化工 生物化工 环境化工 应用化学 遥感地质 技术经济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基础数学
董光昌(教授) 贾荣庆(教授) 干丹岩(教授) 管志成(教授) 李慧陵(教授)
应用数学
郭竹瑞(教授) 梁友栋(教授) 金通光(教授) 彭群生(教授) 沙震(教授)
运筹学与控制论
张学铭□(教授) 陈叔平(教授)
理论物理
李文铸(教授) 汪容(教授) 高孝纯(教授)
凝聚态物理
张其瑞(教授) 焦正宽(教授)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韩世钧(教授) 林瑞森(教授) 徐元植(教授)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杨士林(教授) 沈之荃(教授) 封麟先(教授)
固体力学
王仁东□(教授) 丁皓江(教授) 邱吉宝(教授) 徐博侯(教授)
机械学
全永昕(教授) 冯培恩(教授)
机械制造
童忠钫(教授) 陈仲仪(教授) 程耀东(教授) 吴昭同(教授)
流体传动及控制
路甬祥(教授) 林建亚(教授) 范西俊(教授)
工程图学
应道宁(教授)
光学仪器
董太和(教授) 唐晋发(教授) 陈军(教授) 顾培夫(教授) 陆祖康(教授)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吕维雪(教授) 杨国光(教授) 叶关荣(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
吕维雪(教授) 余??(教授) 葛霁光(教授) 汪元美(教授)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王启东(教授) 吴京(教授) 毛志远(教授) 雷永泉(教授) 李志章(教授)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丁子上(教授) 楼宗汉(教授) 王民权(教授) 吴希俊(教授)
半导体材料
阙端麟(教授) 邓先灿(教授) 丁祖昌(教授) 倪尔瑚(教授)
高分子材料
益小苏(教授)
工程热物理
陈运铣□(教授) 岑可法(教授) 倪明江(教授)
内燃机
马元骥(教授) 李径定(教授)
化工过程机械
王仁东□(教授) 汪希萱(教授) 朱国辉(教授)
电机
许大中(教授) 郑光华(教授) 陈永校(教授) 贺益康(教授) 倪光正(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韩祯祥(教授) 戴熙杰(教授) 薛禹胜(教授)
电力电子技术
汪??生(教授) 林渭勋(教授) 钱照明(教授)
通信与电子系统
姚庆栋(教授) 顾伟康(教授)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
周文(教授) 陈抗生(教授)
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
陈启秀(教授)
工业自动化
周春晖(教授) 王骥程(教授) 吕勇哉(教授) 胡上序(教授) 孙优贤(教授) 蒋静坪(教授) 李海青(教授) 钱积新(教授) 王树青(教授) 吴铁军(教授)
计算机应用
何志均(教授) 潘云鹤(教授)
管理工程
许庆瑞(教授)
岩土工程
曾国熙(教授) 吴世明(教授) 龚晓南(教授)
结构工程
唐锦春(教授) 董石麟(教授)
化学工程
候虞钧(教授) 潘祖仁(教授) 陈甘棠(教授) 谭天恩(教授) 吴平东(教授) 朱自强(教授) 吕德伟(教授) 戎顺熙(教授) 王凯(教授) 吴兆立(教授)
生物化工
岑沛霖(教授)

通讯方式:

杭州市浙大路20号

邮编:310027

传真:

电传:35040ZUFAOCN

电话:7951106

电报挂号:0420

交通路线

乘市内16路、28路和152路无轨电车可抵达。

主管部门:

国家教育委员会

校舍面积:

60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

124万册

在校人数:

学生总数: 13912
专科生: 548
本科生: 8844
函授夜大生: 2252
外国留学生: 43
硕士生: 1717
博士生: 508

教师总数: 1570
教授: 197
副教授: 625
讲师: 515
教员: 141
助教: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