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论坛:中国青少年矮于东邻教育是罪魁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2-15

众说纷纭:中国青少年为何矮于东邻

摘自光明日报

  前不久,一项监测报告结果引起广泛关注:我国七至二十二岁所有年龄组男生的平均身高均低于日本男生,平均低一点九六厘米,其中七至十四岁低二点二八厘米----

  编者按 得知中国青少年学生平均身高矮于日本学生,我们的心中顿生沉重之感。1.96厘米,这个看似很小的数字,却折射出我们的教育观、营养方式、体育锻炼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与未来。我们谈论素质教育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可时至今日,许多问题依然故我。学生照旧背负着高考的沉重负担,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日复一日付出身心健康的高昂代价;在这种陈旧的教育方式中,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仍然被忽视。中日青年身高的差距只是冰山的一角。我们还要再为应试教育付出多少代价?是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教师:培养健康全面的人才

  北京市育才学校校长王建宗听说这一调查结果时显得分外激动。他对记者说,这样的统计结果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感惭愧、忧虑和悲哀。仅就教育这个因素来讲,它折射出我们几十年教育工作、教育思想、人才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我们确实培养了不少成绩优良的学生,升学率水平也大大提高,但这是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心理、自尊、自信为代价的,这个代价太惨重了!在学生正值身心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他们的课业负担恰恰是最重的,这些压力恰恰由应试教育的价值观和评价体系造成的。有统计表明,13-18岁的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大运动时间不断缩小,城市学生比乡村学生、女生比男生尤为明显。在13、15、18岁这三个年龄段的学生运动更是明显减少,因为这分别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关键三年。身高问题还只是最直观、最易发现的问题,而体质、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却是潜在的。我们不能以学生身心发育作为代价培养“高材生”、“好学生”,国家需要的是体格强壮、心理健康的人才,所以有必要转变人才观、教育观、培养健康全面的人。

  家长:不能太追求分数

  正接送孩子上学的陈先生在日资企业上班,在谈到中日两国青少年的身高差距时反应也十分强烈。他对目前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表示担忧,对孩子的溺爱也表现在对孩子盯得太紧,这也怕碰着,那也怕伤着,哪儿都不舍得孩子去。目睹日本学校组织小学生在冬天轻装跑步的陈先生感慨地说,中国孩子的户外活动太少。陈先生认为,孩子的身体好是第一位的,但学校却太追求分数了。

  学生:给我们更多的活动空间

  几个在寒风凛冽、尘土满天的球场上打篮球的初二学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苦恼。李燃同学说,回到家就没办法锻炼了,没有场地,总不能在大街上玩吧;田野同学说,咱们北京小区里都没有专门的锻炼场地,体育馆都收费很高,周末想到学校打球,学校都不让进。他们迫切希望有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场所。

  营养专家:要改进国民饮食习惯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学生营养研究室的马冠生主任认为,目前我国在青少年健康饮食方面做的工作与日本的差距还比较大。他说,二战后,日本提出“为了我们的民族,请每天喝一杯牛奶”的口号;为改进国民饮食习惯,提高学生身心发展,在1954年颁发《学校午餐法》。接受午餐的小学有97.9%,占学生总数的99.4%;初中学校有86.9%,占学生总数的82.9%。午餐营养全面、价格低廉,只相当于市场价的1/3。对困难学生还按规定给以减免,政府每年从各方面补助学校的午餐费用200亿日元左右。

  马冠生认为,提高青少年的营养一是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目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将中小学生的营养餐纳入1999年为人民办的60件实事之一”,但是我们没有相应的法规,也缺乏一定的补贴。二是应加强对送餐公司的营养监督,保证学生吃上营养高、质量好、口味好的午餐。三是学校要真正重视营养午餐,杜绝向送餐公司索回扣的现象,还应开展加强营养教育方面的课程。四是家长的饮食行为直接影响孩子,所以从家长这方面来讲,应学习基本的营养知识。中国营养学会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可供普通人参考。家长不要把食物作为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家长还应保证孩子每天吃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早餐要提倡均衡,要包括四类食物:谷类、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

  体育专家:实际上是身体素质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谢亚龙司长说,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很多,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睡眠、营养、疾病和运动都在后天对孩子的身高有影响。中国的孩子矮了,表面上看来只是身高的问题,但实际上是身体素质问题。有调查认为,我们青少年的耐力、力量等许多其他身体素质都比日本要差。1986年我国曾大面积对中日中小学生进行对比发现:我们的学生每天要多做一个小时的作业;看电视的时间要少得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要少得多;睡眠时间也比日本孩子短一个小时。体力活动不够、身体锻炼不够、生活过分紧张、心理的负荷很大,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认为日本有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日本政府在60年代初出台了《体育振兴法》,明确要求国家、社会、公共团体必须特别关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振兴,将此作为整个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日本对中小学的体育课要求非常严格,每个学校必备体育场和体育馆,保证不论天晴天雨都可以上体育课。日本60年代初搞了一个叫“日本体育少年团”的民间团体,发展到现在有3万多个组织,100多万团员,占日本学生的10%,80%的市区街村都有这种组织。这种组织的形式非常灵活,任何一个20岁以上的成年人,懂得一项体育技术,有10个孩子愿意跟随他训练,就可以成为一个少年团。少年团大小不等,他们之间可以进行体育比赛,开展体育活动。这对于我们发挥民间力量开展体育运动很有借鉴意义。(记者王曦影 练玉春 )

K12五十人讨论

花匠:

现在看看这些学生真的很可怜……,早上一大早就要去上学(7:30就要上第一节课),早饭怎能保证质量,再看看午餐的菜谱也没有很好的菜,加上作业量多,睡眠时间少,身体素质还能好吗?真是心疼!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什么任何事情要到了不可收拾了才要警觉起来,何况是我们搞教育的。 呼吁有关部门,请替这些孩子们多想想(就作为您的孩子,您会心疼吗?),也为中国的千秋大业多想想,制定确实可行的措施,强制性实施这些措施!

过介初:

“愤怒”的文章简直有点触目惊心。其实大家也有数:将来学生就业不看你的身体,只要有一张高学历的文凭就行。于是就让学生来个“先苦后甜”吧:家长们可以“还债”了--就是这几天放的电视剧《我要做好孩子》里的镜头。教师们也可以洋洋得意--多少桃李成才了。孰不知,牺牲了下一代人强健的体魄,难道还要重演六十年前日本鬼子进村的悲剧吗!就凭良心讲讲,我们能坐得住吗? 花匠的意见对,教育部门必须实行强制的措施!还要通盘地规划,我看牺牲一些文化学习没有什么大不了,限制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我们必将成为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