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作者(来源):施婧    发布时间:2006-11-08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主动性,首先要求我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历史所趋,也是民心所向。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重视影响社会和谐的现实课题,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解决矛盾、促进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从多方面着手的,在注重经济发展和谐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就要从构建和谐校园开始。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把和谐校园构建好了,就能在无形当中形成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同时,构建和谐校园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身边做起,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自己不仅要在校园里努力营造和谐氛围,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名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的好公民,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影响其他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