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拥抱大树》
宋腊梅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爱护树木的有趣而动人的故事。丹尼尔无意中伤害了大树,为了反省自己并教育别人,他以拥抱大树的方式向树木公开道歉,决心要永远善待、爱护树木。为了使学生对这一看似奇怪,实则感人行为有更真切的理解。在开篇教学时教师就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与生活对话环节,进行了情感的铺垫。出示了四幅拥抱情景的图片,让学生谈谈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拥抱,图画上的拥抱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渲染了一种与课文基调一致的氛围,以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值得一提的是老师精心选择了一幅学生们在班级活动中拥抱的情景,学生的心随着这些生动的画面、激情昂扬的语言早已蠢蠢欲动,真情也就自然流露出来了。
紧接着老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来实现教学目标——简要复述。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非常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理出课文中的人物,给学生几个关键词语,在第一个学生复述的过程中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勾画出一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图。这样第二位同学在复述是就有了很好的支架,也就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还注意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如:理解“虐待”“粗暴”等词,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铺垫。不过对“虐”的书写缺乏了指导,这是个很容易写错的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重点环节,感悟“一个特殊惩罚”教学时,教师也层层深入的引导,并采用了许多不用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个特殊惩罚的意义。在反馈时,学生虽然说不出“形式特别”“意义特别”这些标准词汇,但意思表达基本正确的,这样也就达到教学目的了。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老师最后设计的一个拓展练习,是写一份倡议书,从而增强爱会树木和绿化,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个设计也是不错的。但我认为,课文和插图中都留下了一个很好的空白,丹妮儿抱着大树,周围有许多围观的人,还有扛着摄像机的记者。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思维,提高阅读质量的空间。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这个空间为学生创设情景、营造环境与生活对话会达到不错的效果。例如,学做小记者,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在你们四个人中,将有一位记者,其余三位则分别为被采访者——大树、丹尼尔、绅士、绿化管理局官员。合作完成《拥抱大树采访报道》可能会更好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学习增强爱护树木和绿化、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从中感悟到的东西也不断地从表层转向深层,最终使学生对“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每个人都受到大自然的恩惠,我们要自觉的保护生态环境,同大自然和谐相处。”对这一主旨,达到了主动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