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和谐樱花 人文育人——樱花园小学2010学年度课程计划

作者(来源):校长室    发布时间:2010-12-08

                                    和谐樱花   人文育人     

       ——樱花园小学2010学年度课程计划

学校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 1984年,划为徐汇区。1990年,迁址到现在校址。2010年学校实施“校安工程”。

学校2010学年度有15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为458人。在编教职员工47人,一线教师中男教师6人,女教师36人,35岁以下教师16人;中共党员11人;教师中大专学历44人,占100%。本科学历18人,占41%;研究生课程班1人;目前,教师职称中学高级1人,小学高级27人,占636%                                                                                                                                                                                                                                                                                                      区学科中心组1人。学校为上海市书法实验学校、徐汇区文明单位、徐汇区绿色学校、徐汇区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

一、学校背景分析 )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呈现“三个三”的特征:

1.三多:高学历人多,年轻教师多,发展期教师多。

2.三少:高级职称人数少,区级有影响的名师少,专业对口的高学历人数少。

3.三优势:教师工作作风严谨、扎实.有自主发展的愿望和潜力;合作互动的校本研修,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程执行力,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办学优势

1.推进课改达成共识,对新课程新理念及新要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教师发展梯队基本形成。

3.形成了合作研究、互动发展的教育科研氛围,产生了新课程改革的综合效应。

4.学校倡导的“和谐樱花、人文育人”的文化建设初显成效,实现了有效互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趋势。

5、“瀚墨馨香”的“一校一品”建设稳步推进;涌现出了一些小书画家。

()存在问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问题。

2.如何面对学生生源情况,推进新课程教与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课程中孕育、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和谐的“樱花”校园中自主、全面、幸福成长,思想、智能、行为、身体和谐健康发展。

2.教师发展目标:增强课程意识与课程研发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合作式教研,形成新型的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让教师凸显个性、形成特色、幸福成长!

3.课程建设目标:以“翰墨馨香,做一个可爱的小文化人”为核心主题,以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习惯、身心健康、心胸开阔、学会合作“为实施维度(内涵),以了解书画、学习书画、创作书画”为实施阶段(梯度),构建樱花园小学学校课程体系。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设置及说明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樱花园小学2010学年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一览表

年级

课程

周课时

 

基础型课程

品德与社会

2

2

2

3

3

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

 

9

9

6

6

6

 

3

4

4

5

5

 

2

2

4

5

5

 

2

2

2

2

2

唱游/音乐

2/

2/

/2

/2

/2

体育与保健

3

3

3

3

3

美术

2

2

2

1

1

信息技术

 

 

2

 

 

劳动技术

 

 

 

1

1

周课时数

25

26

27

28

28

拓展型课程

校班会(专题教育)

 

1

1

1

1

1

校会与班会隔周进行,由教导处、大队部和班主任负责实施

/书法

1

1

1

1

1

用于开展和谐校园读书活动和书法学习

兴趣活动

2

1

1

1

1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进行,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体育活动

2

2

2

2

2

内容由体育室安排

晨会教育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安排在每天晨会课(830~845)进行

主题

教育

体育

卫生

红领巾广播、

红读

 

心理、

行规教育

时事

形势、读报

社区服务

社区实践

每学年1~2

每学年2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生必修,团带队,以假日小队形式参加实践基地活动

     

年级

 


课程

 

周课时

 

拓展型课程

周课时数

6

5

5

5

5

 

探究型课程

每周1课时的活动时间安排在课程表内

 

(主题探究活动)

晨会

每天15分钟

每天830~845进行

体育锻炼

每天35分钟                                                                                                                                                                                                                                                                                                                                                                                                                             

每天安排一次早操、两次眼保健操、一次课间操

周总课时量

32

32

33

34

34

每课时按35分钟计算

 

()说明

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学校要科学、合理安排好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学习准备期

“学习准备期”的课程设计从学科课程和学校综合活动两方面进行。

2.校班队会

校班队会各年级每周一节,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在周一上午第一节课,以专题教育活动、集体性校会为主要内容。

3.兴趣活动课

兴趣活动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由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

4.体育活动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使“三课两操两活动”发挥最大的效能,各年级各班每周安排2节体育活动课,具体活动内容均由体育室安排。由年级组长负责参与实施;当天行政轮值检查体育锻炼落实情况,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

5.社会实践、社区服务

每学年不少于一周时间,主要内容有春秋季的社会实践活动2天、观看影视戏剧2次,社区服务包括上街宣传、慰问活动、公益劳动35次等。各中队利用寒暑假结合假日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6.一日及一周安排

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本市中小学校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学校815开始安排集体教育活动。上午815830学生做全国第三套学生广播体操。周一进行升旗仪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为全校拓展型课程——兴趣活动。周一至周四每天安排7节课,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学生345放学。部分学生的爱心班到430结束,全校教师轮值,行政巡视。周五6节课。

7.一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8.学科教师工作量安排

教导处在安排教师工作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每周课时量1315节,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每周课时量18节,其他学科教师每周课时量16节;中层及以上干部按照《樱花园小学结构工资改革方案》中对行政人员的兼课要求,承担教学工作。

 

五、课程实施与管理

()基础型课程实施与管理

通过基础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追求教和学的低负担高效率,提升教师教学方式的亲和力,为学生寻求减压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1.关注学生全面基础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的选择性、现代性

学校在实施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基础型课程教学时,要重点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深入研究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品牌

全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学科,通过自愿认领方式,开展与学科特色形成相关的课题研究,如语文教学与“人文育人“学生快乐成长的关系研究,作文教学的评价研究,数学教学的课程统整研究,英语教学的模块教学探索。

(2)加强对学生艺术科目的模块选择

让学生在艺术类学科中,体验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如音乐的“舞蹈、柳琴、手风琴”等模块;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按年段要求,逐步让学生接触“书法、国画”等模块。使学生逐步掌握各模块的相关技术,并灵活运用于艺术创作中,丰富其选择性。

2.开展合作式教研,探究有效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五个环节,深化教研组的常规建设;积极探讨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依托的教师合作机制形成的有效途径,精心设计“三课二反思”听评课活动;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认真搞好作业研究,丰富合作教研的专业内涵,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全员参与,在反思的基础上,完善学校教学研究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系列化的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研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自主化、分层化、实践化、互动化的学习模式,形成教研的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学习、研修的水平。

3.以严谨、务实、生动的教风带动学生主动、踏实、灵活的学风

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进行,力求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学生发展最佳点上。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习风格”等人手,侧重研究低负担高效率的教学效能与学生幸福、快乐感受指数。

4.开展基础型课程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分年级重点培养系列,总结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梳理并完善基础型课程学科学习能力分年级重点培养系列,探究并总结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强调切合各年级特点,注重各年级特色,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和谐统一,注重学科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与学生有效学习的行为引导,并研究有效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的行为。

 ()拓展型课程实施与管理

开展以“翰墨馨香,做一个可爱的小文化人”为主题的系列学校课程研发.强化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导处、大队部联手,从教学与德育两个分支出发形成合力,从而充分体现小学新课程的综合性。

1.申报:学期开学前,教师进行申报工作,申报内容包括:课程名称、适合年级、校外资源、课程教材(自编和参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学习考核方案、相关资料、预期成果。

2.审核:由教导处初审,校长室终审。

3.招生:课程通过审核后,教师根据自己开发的课程,让学生按个性自主选择,到班主任老师处报名,额满截止,每学期选择一次。

4.实施:内容包括备课要求与格式、资料搜集与选编、手段运用与创新、作业要求与辅导、考核内容与要求。课程开设时间为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

5.管理:教导处进行日常巡视,包括:定期检查备课、定期推门听课、定期问卷访谈、多种形式考核。

6.总结:内容为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方法的可行、教学内容的适切、教学问题的反思、教学策略的调整等。

7.评价:原则是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档案袋式的成果展示评价。

8.推广:被评为优秀拓展型课程的项目组与个人,在学校教职员工大会上进行专题发言,从而使先进的理念、合作的精神、有效的方法、丰富的经验得以传播与发扬。

9.达成目标

210学年度,在各范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课程形态结构的体系。对成熟的课程制订评价方案,对尚待深化的、强化的课程研究形态和结构进行调整。

2011学年度,构成完整的“翰墨馨香,做一个可爱的小文化人”课程体系,含课程目标、分阶段分范畴的阶梯式递进模式、课程形态结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资料包、精致化课例视频资料等。

 ()探究型课程实施与管理

探究型课程实施结合“翰墨馨香,做一个可爱的小文化人”的小课题研究进行,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自主建组,自主聘请导师,自主设计并开展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自主选择展示和汇报形式。活动时间建议安排在午间、放学后或节假日,具体课时由各课程的指导老师和学员商定。教导处和年级组进行学期探究型课程实施情况的指导和评价。

六、课程评价

1.基础型课程

探索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规律,根据本学科本年段教学重点和能力训练重点,各学科落实每一节课基本的训练途径和方法,将学科学习能力培养落实于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提高学习效益,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能力基础。

(1)明确能力标准:各教研组、备课组专题研讨,认真梳理教材,将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和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基本要求有机结合,将本学科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科学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从知识点、重点、难点、训练点、拓展点五方面理清教材的知识、能力要求,明确训练的重点、要求、途径与形式,梳理本学科本年级各单元的学科重点学习能力与基本要求,初步形成渐进式学科学习能力培养序列。

(2)精心设计练习:根据各学科各年级各单元学科学习能力基本要求和能力水平,制定本学科本年段的训练项目、要求、途径和方法,确定训练量和训练周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分层练习,为学生提供菜单式的练习,供学生选择,以适合不同学力层次学生的需求;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分析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每周设计一份“周周练”,(周末卷)以提高训练的有效性、选择性、层次性与针对性(除基础性练习以外,都应当有供学生选择的提高练习和拓展性练习的内容设计,在题目前用“*”标出)

(3)加强作业管理:在上学期年级视导的基础上,教导处提出作业辅导、批改、订正、反馈的相关要求和措施,各教研组按要求制订有关措施,合理控制作业总量,认真分析原因,拟定各学科(主要是工具学科)各年段作业的类别和重点、训练方法和训练量,制定重点作业的分层要求,尽力使本学科各年段训练成序列,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三级质量监控:学校对教学质量管理实行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管理体制。学校教导处作为职能部门,重点实施教学质量的宏观评价、监控和反馈工作;要定期研究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并建立校长负责下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各教研组根据各学科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施和监控本组所任课程的教学过程和质量。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制定课时要求,恰当处理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精心设计练习,提高所教班级的教学质量。

①教师质量分析制度:每次测试后认真做好书面试卷分析,如实填写质量验收成绩统计表,按项目认真分析学生错误情况的原因,总结前一阶段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做好测试的讲评工作,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中错误倾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练习、巩固。

②教研组(备课组)质量分析制度:每次测试后,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填写本年级学科考试、质量验收成绩统计表,召集本年级学科组会议,由任课教师汇报各班测试情况,商讨如何讲评试卷,设计有针对性的反馈练习,商讨今后教学中的具体改进措施。

③学校行政质量分析制度:行政要分工参加各教研组的试卷分析会议,要了解各班级学习的总体情况,与教师一起分析学生掌握知识方面共同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讲评的要求,要与教师研究今后教学中改进的具体措施;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分管教学领导的专题会议,分析全校教学情况,并有选择地与部分教师反馈,认真填写学校学科测试成绩汇总表,并存档。

2.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的评价不注重甄别,而关注学生在成长历程中的满足感和收获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以满足学生在樱花园小学的自主、全面、幸福成长。

(1)对学生

构建与学校课程体系中必修序列、选修序列、德育序列相匹配的,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张扬的综合分层评价系统,将原来的按分数计算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测量,转变为按群体中所处层次分等的相对性测量。

注重拓展型课程活动资料的积累,为成长手册提供丰富的内容,3年后作为学校拓展型课程的文化产品之一,整理出版。

(2)对教师

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档案袋的形式展示成果。具体步骤是:

①各课程执教教师在学期结束之前将课程的基础性资料与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上交教导处,申报优秀者上交申报表。

②优秀拓展型课程的评价方法:

A.教导处对申报课程的课程资料进行分值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学进度、教案、过程资料、对学生的评价,得分占40%。

B.对学习申报优秀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收获,得分占30%。

C.教导处的日常巡视,得分占30%。

③拓展型课程的评审分为优秀、特色、基础三个等级,并予以奖励。

④对于被评为“优秀拓展型课程”的项目组与个人,学校给予展示的机会,鼓励教师在学校教师大会上做精彩的专题发言,从而使先进的理念、合作的精神、有效的方法、丰富的经验,通过一场场由一线教师做主角的舞台传播、发扬。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