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点,参加高考的学生们面对的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这道似乎与时下一个流行词汇“头脑风暴”颇有些瓜葛(因为谈及记忆移植)
的题目带给今年考生们的感觉也恰恰像考试发生了一场“头脑风暴”。走出考场的
考生们在庆幸今年考题比去年要容易的同时,又纷纷表示一种全新的感觉有些让他
们摸不着头脑。
实用美术职业学校的郑洋告诉记者,高考试题要比西城区举行的第一、二次模
拟考试题目容易,一是题量相对少了,时间更宽裕了。此外就是作文题给人的感觉
挺新颖,四中理科毕业班的几位同学向记者表示,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与学校、区里
模拟的题目感觉不一样。高考前同学们都做了大量卷子,似乎已形成了一种固定模
式,但拿到考题后发现两者大相径庭。比如说注音、选择正确错误的题型今年都没
考,现代文阅读题以前填写要求不超过25个字,今年也不限字数了,诗词鉴赏部分
增加了一首现代诗歌,在这个方面以前做得较少。一位男生表示,今年作文题审题
上是简单了,肯定不会跑题,但发挥起来也很难。另一位四中女生说,她还是在初
一的时候写过有关联想方面的文章,但像今年的作文题要想写出深度,感觉有些把
握不住。
当记者问及这五位四中考生,既然不限文体,他们都选择何种体裁时,几位考
生都觉得很难说得清,似乎是夹叙夹议,又有点像科幻小说。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虽然这些考生都表示今年作文写作时间较往年宽裕了,但他们几乎都是在考
试结束前的一、两分钟才写完。用他们的话说,感觉不知怎么写好,虽然作为理科
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也接触了不少,但要把脑子里的知识与作文提供的素材结合起来
却感到挺难的。
北京四中副校长、特级教师程刚先生对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也颇有感触。
他说,今年诗歌鉴赏增加了艾青的一首新诗可谓是一种新的迹象,加强了对学生文
学欣赏力的培养,因为对新诗本身理解也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方
面。
四中语文特级教师顾德希先生指出,与往年试题相比,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有几
个明显变化。
一是作文的比重比过去增大了,时间也宽裕了。过去作文两个题占60分,今年
一道题就占60分。虽然时间宽裕了,但学生要答好却不容易。
二是今年考题中对考生言语表达能力考核比重有所增加,以往的填写上下句、
语文常识等纯知识考查题目今年都被造句题替代了。另外自高考实行以来今年头一
次没有了考读音的题。
三是诗词鉴赏题增加了艾青的短诗,目的是增加文学鉴赏的比重。此外鉴赏范
围也扩大了,这就要求考生今后要扩大阅读面。
四是从文言文考题来看,今年考题比较重视课内外知识的结合。过去只考课外
内容,而今年在对一些虚词的掌握上就注重了对课内知识的运用。
谈及对今年考题的整体感觉,顾德希老师认为,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有很多,这
个趋势是好的,它将对深化语文教学有导向作用。从今年考题看,更加重视考生对
课内知识运用、表达能力以及文学鉴赏力。但仍然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语文学科
怎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其能力标准搞得更清楚些。
谈及今年作文题的发挥程度大会不会带来阅卷标准难以统一、公平的问题,顾
老师认为:评分标准无论怎么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和出什么题不完全是一个问
题。即使对于同一个老师,他先看的作文和后看的作文标准都有可能不一样,想要
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他认为今年作文分值不超过总分值的2/5,在60分范围内有
些误差还不会伤筋动骨。
文/本报记者 鲍云帆
编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向联合国提交《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学会
生存》一文时,着重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教育的先行和预见,教育需要想象。
事实上,教育界人士一直坚持的一种观点就是:没有教育的更新,社会就不会
发展,没有想象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在过去的时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
育的前行,但是从二战后,全球出现教育的发展先于经济发展的动向无不向人类揭
示:教育先行应该先行。
“头脑风暴”一词源于心理学上词汇,与此相同尚有“脑类革命”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