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吧之于大城市以外的人们,就象外星人之于地球人,对于没有电视更谈不上网络的广大农村地区,更是闻所未闻。酒店、出租车只是提供了住行的方便,而氧吧以及“吸一下就马上清醒的东西(兴奋剂?)”则可能已经造成事实了的竞争不平等。高考的分数线至今仍然划分到省、地市一级,也就是说,北京这样的城市考生,无论怎样武装,竞争的范围仍然超不过北京地区。如果吸氧或者其他令人更兴奋的东西能够发挥作用,那么城市边缘的考生将面临着不公平竞争,理论上的另一个结果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的录取分数线应该有所提高。但在知识经济发展飞速的这几年,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北京的录取线仍然几乎是全国最低的,录取的生源分配也没有大的变化。
虽然这几年的高考已经越来越“素质教育化”,历史上高分的地区还是保持着领先优势,这些地区没有氧吧,甚至谈不上酒店和出租车。大城市之外的考生无缘于低分数线、高录取率,他们只能争取更高的分数,以击败自己的同学,然后才能与被自己分数低得多的大城市学生踏入同一个门槛。
权威人士对此的解释是,北京的考生分数低、素质高,隐含的意思就是,地方的考生分数高但素质低。这是现实。但正是包括这种“与生俱来”的招生体制在内的制度造成这样的结果,而今权威们又将这种结果作为原因继续着这种恶性循环。大城市不仅占据着全国最优秀的资源,而且各种政策还继续向其倾斜,资源的优势超过所有其大城市,并对进一步提高城市素质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这种环境下,大城市里的白痴素质都要高得多,祖国花朵和接班人有什么理由素质不高呢?
但即使这样,高素质的考生们在与自己竞争时还要借助包括氧吧在内的素质之外的外力,甚至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可能他们无意如此,但培养和影响他们“素质”的师长和城市希望并要求他们这样,这除了能够安慰这些高素质的城市人脆弱的心灵外,还创造了不景气状况下的“考试经济”。这是十分伟大的事业,并且只有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才有这样的条件,因为这里有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庞大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队伍,这里不需要任何产业基础,但可以追赶直至创造任何一个潮流,只要引起潮流的概念不是反动的、落伍的……
录取率的逐年提高,使得大城市中的高考生不再提“黑七月”。对北京的氧吧来说,当然是希望天天都高考,“七月”是火热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