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从“人情债”中解脱出来 “谢师宴”当休矣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8-09

  目前,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一些考生及家长恐怕也并不轻松地作着另一种准备工作———“谢师宴”。感谢老师为培育学生所付出的心血,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这种感谢方式已演变成一种社会负担和不良风气。它不仅是一些学生家长的物质负担,也是他们包括教师的一种精神负担———不请教师,家长、学生心里过意不去,觉得欠着点什么;不赴请,教师又于心不安,感到驳了学生、家长的情面,可又实在吃不过来。大家都似乎觉得欠着对方的“人情债”。说其“不良”,从读者来信中提到的教师预收学生“谢师宴”款就可见一斑。依笔者看,要解除这种“不良债务”,除了从整治行业不正之风、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的角度看此问题外,也需对师生关系、教师的劳动换个视角看。

  由于传统教育的作用,我们不太习惯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教师这一职业。其实,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这点上,它与工人做工、农民种田、服务员为他人服务没什么两样。对工人造出的高质量的产品、农民种出的符合标准的粮食、服务员提供的热情周到的服务,我们都能安然享受(恐怕没人会因此而请他们吃饭),对教师的劳动为何不能同样安然呢?教书育人是崇高的、也是教师赖以为生的职业,从这个角度说,教师还应感谢学生及家长,是他们给了教师工作的机会。

  当然,教师又是一种特殊职业。其特殊性在于其“产品”的不同和生产方式的不同。教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教育人,培养人;对这种“产品”教师有着相对固定和长期的劳动投入(包括情感投入)。对我国教师来说,这种劳动投入的确有许多是超常的、额外的。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对稀缺的情况下,教师的这种劳动对学生乃至家长的命运、人生可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负载的责任和期待也相当重。学生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较理想的大学,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发自内心的感激也在情理之中。但感激一旦演变成负债心理和还债心态,就变了味。当“谢师宴”成为一种风气时,对设宴者来说更多的不是情感的事而是“面子”的事。有些经济困难的家长“打肿脸充胖子”,自己为难自己不说,也让教师犯难。于是大家都被套进了“人情债”的枷锁之中。就像如今有些病人不给医生送“红包”就不踏实、一些乡村的红白喜事成了街坊邻里的愁事(不凑“份子”不行)一样。

  其实,学生考上大学,与自己的努力和家长的付出也是分不开的。更何况,学生升学率高,教师也受益(精神的和物质的)。它是互惠的。若能从这个角度想想,或许大家也就都“解脱”了。

  而且,设宴款待、吃吃喝喝并不一定是教师喜欢并能心安理得接受的方式,特别是面对那些贫困的、并不富裕的家庭。也许,几句留言、一张照片倒更能令他们难以忘怀。

  “解铃还需系铃人”。但愿家长和师生共同努力,移风易俗,把自己从愈演愈烈的“谢师宴”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