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媒体热炒不讨好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8-17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结束,今年高校扩招,考试三天适逢阴雨天气,对考生全是
“利好”。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一些新闻媒体将高考炒得沸沸扬扬,凭空制造紧张。

  不仅报上有文字描述,且有照片说明,电视中也有镜头跟踪。

  暑热天气,报社、电视台记者不辞劳累,从住家到宾馆,从途中到考场,苦苦
追随,连问带记,为了什么?为使家长更揪心?为怕考生不紧张?为增加宾馆收入,
甘愿做托儿?

  首先如此炒作,只会使家长惟恐对学生照顾不周,只会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
甚至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睦。考生一般在18岁左右,已步入成年,应当具备了自主、
自力的能力。如果18岁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考前放松,不会在考时调节兴奋点,
不能适应生活的环境,甚至不能自己去赴考,不知道带上准考证和文具,即使考上
了大学,将来对社会又有何用?作为父母,“抱着”考生去,又何日能放下?所以
说某些媒体的宣传是有害无益的。

  其次,过分的呵护和关爱,恰使考生的心理更加重了负担。一位女学生说:
“考前我最怕我妈问我要吃什么?看着她那眼神,听着她那语气,我想要是没考上,
准是我妈先跳河。”还有的同学,大部分是大大咧咧的小伙子,认为考场一般距家
较近,何必让家长又接又送,甚至站操场,父母都五十来岁了,万一碰着、摔着,
或中暑了,叫我怎么考?所以说家长的体贴、关心也应适度,宁可稍欠,不能过度。

  笔者的两个女儿都是近几年考入一类本科大学的。考前我们只为她们准备些清
淡饭菜,与平日相同。赴考时不接不送,我只对她们说:“观山要情满于山,望海
则情溢于海。”她们完全领会,就是考时要有激情,才能产生信心,才能取得胜利。
二女儿去年在考场上思维敏捷、保持兴奋,高考成绩比一模高出80分。

  最后,如此炒作使得原本宽松的高考氛围变得紧张了。今年高校扩招,招生比
为1∶1.37,比前几年的入学率都高;又改为考后填志愿,减少了填报的失误。这
些变化,本应使考生略感轻松,可报纸上却仍大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吓唬考
生,愚弄家长。

  自建国后,历届高考入学率最低的是1978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
招生比是1∶15;其次是1962年,是经历3年困难后的第一年,是1∶10,难道是“千
军万马走钢丝”不成?

  笔者是1962年考入大学的,先父每年均参加北京市高校招生委员会的工作,直
到1966年停止招生。但我在填报志愿时,他却从没提出过意见,他认为我会独立填
好的,因为“只有你自己才了解你的实力”。那时,想知道录取结果,只有在家等
通知,没有电话咨询。有一天我在家接到了通知,就骑上车去找与我关系甚密的同
学。他母亲告诉我,他一早就接到了,跑出去玩了,大概是考上了。这位母亲是位
老专家,居然没问儿子被什么学校录取。如今讲到此事,令许多人不解。其实,她
是以平常心对待儿子的前途,这样的心,恰是对儿女的最大支持和关爱,倘若儿女
落榜,则又是最大的劝慰和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

  每年都有高考,我们的媒体如何宣传、如何引导,是应当令人思考和认真对待
的事情。

  文/孙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