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望子成龙心态和对招生政策的陌生,驱使许许多多的家长涌到招生现场,希望能够“见”上“招生人员”一面。现场进不去就住在周围等待“时机”。于是,录取期间,在招生现场所在地宾馆饭店的生意都出奇地“火”起来,一位从事红木工艺品买卖的老板高兴地说:“去年招生在我们地区,我滞销好几年的存货都一销而空。”平时客人稀稀拉拉的宾馆也床位紧缺,现在拿着钞票都住不上店。
     据说,在某省去年还发生过一个传奇故事:一个商人看准机会,提前把录取现场所在地的大宾馆客房以较低的价格预定一空,录取期间房价上涨4倍。商人一下子就卷走了120多万,平均1天10万。今年该市各大宾馆饭店继续打招生的主意,录取现场周围的酒店饭馆甚至卡拉OK都生意火暴,招牌旁边悬挂着巨大横幅“某某省高校招生指定酒店”的宾馆比比皆是。酒气熏天的“招生人员”出入在各大酒店和娱乐场所,周围心急如焚的家长在小心翼翼地陪着……
     录取给当地经济似乎注入了活力,但是夜夜笙歌的背后真的是经济的发展吗?其实就连招办工作人员也很清楚:实行网上录取和取消2%的指标后,分数不够谁也没有办法照顾录取。但是,能够和招办人员拉上关系的都有些“背景”,即使再累也不能不给“面子”。但是那些家长却认定了招生中仍有猫儿腻,分数低的考生家长千方百计和招办的人拉关系,期望能够降低分数录取,分数达线的考生家长则希望和学校招生的人员挂上钩点上卯,以确保孩子被学校录取,能把招生的人请出来吃顿饭似乎心里就有了很大的宽慰……
     然而,这种现场“经济”不仅使社会风气更加败坏,而且也使教育形象受到损害。况且,这种昙花一现的红火“经济”到底能够给当地经济带来多少发展机遇呢?山东省潍坊市地税局马奎生局长说,去年山东的录取现场设在潍坊,但是录取期间潍坊的税收并未因此有明显的变化,即使饮食服务业营业额稍微增加一些,对当地经济也产生不了多大的作用。他认为,希望通过高校招生来“拉动”经济那只是痴人说梦。
     山东省招办办公室主任刘文超也认为,随着网上录取的开展和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高校招生越来越走上法制化轨道,高校招生公正、公平、公开的录取原则将得到很好的贯彻,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关系、条子在录取中已失去了作用。他呼吁,新闻媒体要加强对高校招生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加招生的社会透明度,不给那些所谓的考试经济升温,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