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招生老师披露录取内幕:"120%投档"是咋回事?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8-31

  笔者多次作为招生老师参加高考录取,但很多话只能在这里匿名地说,否则要违反"游戏规则"了.

  我们要承认,在现在"世风日下"的社会里,"高考"确实是算"最后一片净土",但仍然有很多游戏规则,其中"120%投档"是其中一个.

  所谓"120%投档"就是说,如果某校招50个,则可以得到60个学生的档案,从中抛回10个.那么把谁抛回去把谁留下呢?下面是普遍应用的规则:

  1.参考类似于上海交大那样的"工作纪录",如果"工作纪录"中的学生档案在这60个当中,哪怕分数再低也会"合法"地招进的.

  2.尽可能留下高分的,也就是从高分到底分取前50个.因为退回档案时必须写明退档原因,如此退档只需写明"低分".

  3.遵守学校的大原则,比如说"某专业是艰苦一点的行业,女生少,如果有女生报考(或者服从专业调剂),不要漏掉","有体育文艺尖子,不要漏掉".

  一般来说参加招生的老师当年也是亲历高考的,深知按分数从高到低是最公平的,但看看手头的"工作纪录",每一行的最后一列都写明了"来头及其与考生的关系",虽然该老师并不认识此"来头",但已经有领导再三交待了,"档案到手了你都不录是交不了差的","反正要抛回20%,抛谁都是合法的".如此抛回高分招低分对于每一个招生人员是痛苦的,因为要千方百计地找"退档原因",几年以前,有一次在H省见有人找省招办主任投诉负责退档的老师"太刻板",记得好象是这样:

  --退X考生,原因是单科物理太差,可马上被指出录取学生中有总分和该单科都更差的.

  --退Y学生,原因是视力低,但又被指出"该专业不受限".

  --等等,等等.

  不过最近几年已经不见有如此"刻板"的"把关"人员,因为有"美其名日"的"扩大各校招生自主权","凡在120%之内的由各校自行决定",呜呼!苦了没有门路的考生,特别是农村考生.

  如果教委改变政策,改120%为100%从高分到低分则大家都高兴,招生人员没有压力,低分落榜的也心安.

  今年的高考话题很沉重,我说个笔者的故事让你轻松.

  很多年以前,我在退低分的20%的时候,发现其中一被退男生是其中一被录女生的"男朋友",因为从档案上看他们两个从小在一个村长大,从小到大上的是同一所学校,填的志愿全都一样,男学生的字写的比女学生的好,所以从笔迹上看,女孩子的志愿都是男孩子填的.我真的动了恻隐之心,想想我自己从来没有任何"关系"列在"工作纪录"上,我录他真的不违反原则!我要不要录他?可这意味着要放弃一个高分的,被放弃的冤不冤?

  亲爱的读者你不妨猜猜结果.如果他是"闵行区某某的...";如果没有120%一说,我也不必为他而痛苦,因为他的档案根本就不到我这里.

  下回我再告诉你们结果(以及其他一些规则,如果这一篇能登出的话).

  结论:120%是"高考腐败"的"合法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