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面对“3+x”,夯实基础最关键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1-29

    2002年,“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将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面铺开。尽管已经进行了3年试点,但对于广大高中教师和学生来说,综合能力测试还是个新事物。尤其是北京、河北、山东等第一次实行“3+X”考试方案的省、区、市,对于怎样备考“3+X”,很多高三师生和家长都感到困惑。

    其实,为了备战这全新的“3+X”,学校和老师们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有的中学还成立了跨学科联合备课组,不同学科的教师坐在一起“联席备课”、编写讲义,还开设一门“综合性课程”。有的学校组织老师去已经考过“3+X”的试点省市去考察取经,研究其他省市综合科的考试情况。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复习,期末考试综合科目的成绩却让师生和家长都大跌眼镜,分数让很多人失望。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专门研究“3+X”综合能力测试的专家,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综合研究室的王树声老师认为,以下3个方面是造成学生综合能力测试得分低的主要原因:

    1.广大师生对考试本身的变化没有充分的认识。“3+X”与“3+2”的区别不仅是在科目设置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命题立意点上的变化,不是单科累加,而是要求综合能力。

    2.复习策略不当。大多数老师仍然采用了步步为营、拉网式训练的备考方式,而这种方式对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一定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3.考生对自己产生信心危机。由于前两方面的原因,使考生对综合能力测试更加缺乏自信。

    此外,改革的目的之一本来是要减轻学生负担,但在实际复习中,师生们反倒感觉负担更重了。因为以前考的是5科内容,而现在要考6科的内容,而且还包括跨学科的内容。在没有考试大纲的情况下,学生和老师不知道考试的范围,根本就找不到考试的重点,只能进行大面积的复习。

    距离今年高考只有半年时间了,在这6个月里,广大师生应该如何尽快适应新的考试方式,摸索出一套实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如何提高应对综合能力测试的能力?又如何避免在考试中出现不必要的偏差?

    对此,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的一些专家认为,夯实各科基础知识是考好综合能力测试的前提,只有学好了基础知识,才能解答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跨学科考题。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盲目地复习;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事倍功半,无形中也加重了学生负担。“对于各科老师而言,应对‘3+X’,首先要把自己这门学科的基础给学生打牢,帮他们构建起学科的知识网络,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学会综合应用。”

    王树声老师认为,这几年的综合能力测试在试题命制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考查创新能力;二是利用图形判读,考查认定、推理、判断和分析能力;三是设计中心问题考查综合能力;四是利用数字和图表,考查定量分析和做出定性结论的能力;五是广泛联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综合考查学生的素质;六是用涉及一些信息迁移方式的试题来考查应用和迁移信息的能力;七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因此,他建议广大师生在综合能力测试的复习上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注意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模式。高考现在是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所以我们的复习也必须做相应改变。综合能力测试,重点在能力,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当中,就必须要掌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第二点应该注意到以学科内的复习为主,三科知识的联系我们固然应该重视,但更重要的是学科内本身的综合。第三点就是重综合,重理解,重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理论和观点。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应用是目标,只有理解了才会应用。第四点就是要以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为主,不能死记硬背。第五点,注意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理解与运用、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做题与掌握方法的关系。”

    此外,王树声老师还特别指出,广大师生要正确理解目前高考命题所遵循的“遵循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的原则,他说:“‘不拘泥于大纲’,是指重在应用,重在考查能力。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取材于当代国内外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不是重复书上的原词原句,这也可以理解为不拘泥于教材。但是我们同学是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比如说沙尘暴问题,教材里没有,但是在考试当中涉及到了,学生就可以利用在地理课上学过的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以及沙漠的分布、动力的来源、风的形成、我国冬季风的形成和路径等知识和信息来帮助解答。所以,同学们不要被‘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所吓倒,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解答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