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必须学会把握“中心问题”
     杨子坤介绍说,“3+X”命题的主导思想是“中心问题”,即以问题为中心,像考卷上出现的“据图判断”、“据此回答”、“据此完成下列要求”等等,都是“中心问题”。
     杨老师认为,2002年夏季高考的“中心问题”包括以下五个范畴。
     一、基本概念类型的“中心问题”。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所涉及的概念绝大部分在课内,所以考生应该对课本的基本概念有足够的重视。
     二、重要结论类型的“中心问题”。考生应该特别重视的是任何结论都是人做出来的,是对相关客观内容的主观认定,是理性认识,不是就事论事。
     三、材料图形类型的“中心问题”。由于材料、引语、图表、数据等基本上来自课外,是平常少见的和前所未见的,试题源于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四、重大事件类型的“中心问题”。由于重大历史事件是学科的重点,它们或多或少地存在多方面的关联,利于命题人进行政、史两科相跨的考查。
     五、重要规律类型的“中心问题”。这样的“中心问题”需要考生认知、发现和阐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变化过程及其客观规律,特别是代表进步方向的规律,这也非常符合社会科学的特点。例如“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据此回答下面5个小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百日维新”、陈独秀主张民主共和、1978年否定“两个凡是”等跨度大、思维空间开阔的5个方面内容。命题人之所以出这样的单科综合题,为的是以极强的说服力展示历史规律的固有性、必然性和普遍性。
     现代意识和热点问题相当于“3+X”的导向和考向
     据记者了解,杨子坤老师自从去年9月就开始研究近年外省市“3+X”考试,试图从中发现文科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他认为,考生至少要对下面7个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一、发展。例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巨大影响,资本主义海外市场的形成和变化,列强对海外市场的争夺;部分民族独立国家包括中国的经济成就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国际经济竞争;重要的经济制度,经济资源的调整与合理配置等。考生必须意识到经济因素对社会领域的穿透力和影响力这一点。遇到一些问题,首先要知道从社会经济中寻找原因,因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社会经济。
     二、科学技术。例如:科教兴国,科学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
     三、政权、法制和道德。例如: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民主管理等等。
     四、正确进步的理论、观点和主张。例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
     五、安定、团结、统一、和平。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方针政策、成就与曲折等。
     七、人类、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例如: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控制人口增长、重视生态平衡、实施西部大开发等等。
     杨老师还介绍,不是理解了“中心问题”和现代意识与热点意识,就可以轻松应对文科“3+X”考试,还要注意“三重”———重理解、重综合、重“三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理论观点),所以会应考的学生应该将杨老师的这3个独创的“3+X”理论进行统一集成,这样才可以手持法宝应对高考的千变万化。
     “3+X”历史单科的基本考向
     杨老师预测,历史学科在300分的卷面上大约占有120分左右的分值,以本学科综合为主,辅之以少部分的学科之间的综合,二者大致比例应该是3:1。综合试题以“七综合”为主,所谓“七综合”即历史时空中综合、历史专题中综合、历史知识的主体性、重点性、特征性和规律性“四性”内容中综合、各种关系中综合、引入材料中综合、鉴古知今中综合、理性认识中综合。
     杨老师说明,上述综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系列性选择题以时间跨度大为特点,以纵跨为多;二是考查专题史的非选择题入题容易答好难,因为情境是崭新的,以应用为主题目标,突出综合能力;三是孤立、静止、琐碎的历史知识无法成为综合的对象;四是历史的因果关系和国际关系是单科综合的重中之重;五是媒体上涉及有创意的社会科学素材肯定会被引入试题;六是通过鉴古识今诱发未来意识;七是大型非选择题越来越重视理性化的阐释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