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何时降温?高考“过热”现象透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6-27

  高教资源的短缺、传统观念的影响、招生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商业化的炒作与诱导,是导致高考“过热”的根本原因。只有转变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起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评价观,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促进考试与命题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以高考分数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等等,才能使高考“过热”现象降温。

  高考“过热”综合症

  随着夏季的来临,一年一度的高考也日益临近,高考又成为考生及其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不仅各种各样的高招咨询会日趋火爆,广播、电视、报刊及网络等各种媒体关于高考的报道正如火如荼,与高考辅导咨询相关联的“考试产业”的新一轮市场争夺战也趋于白热化。

  随着“3+X”方案的全面实施,今年的高考更是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意义和神秘色彩。一些对市场变化十分敏感的教育辅导企业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应对“3+X”高考的辅导软件、高考冲刺班等等。所有这些不仅给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其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一种紧张气氛,对强化应试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都让人联想起近年高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出于望子成龙的心态,很多考生家长毫不吝啬地为孩子购买健脑营养品、吸氧机、包租饭店房间;考试时成群家长请假等候在考场外面,个别地方还出现了为保证考场外的安静,考生家长拦截过路汽车的现象;有些地方和学校热衷于炒作“高考状元”;个别地方为了防止学生作弊,甚至专门雇用保安人员进行监考。这些现象不禁使人闻到了“考场如战场”的“火药味”。

  高考“过热”的背后

  上述现象或许可称之为“高考综合症”,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及高校入学竞争的加剧不无关系。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有限,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选拔性的教育不可避免地要通过高考来选拔和招收学生。有选拔就免不了会有竞争。近年来,由于国家实行了积极的高校扩招政策,我国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从4年前的108万人猛增到2001年的260万人。持续的高校扩招政策大大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了14%,高校的就学机会比前些年大大增加。但是,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似乎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因高等教育就学机会的增加(北京市近两年的高考录取率一直维持在75%左右)而有所减弱,相反,竞争的焦点转向对“名牌大学”入学机会的竞争,其激烈程度有增无减。

  其次,上述现象的出现与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偏重学历的人才观、偏重应试的教育观、偏重考试的评价观有一定的关系。虽然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但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和出身学校,其学历层次越高、出身高校名气越大,就业也就越容易,而很少关注毕业生的实际能力。这种偏重学历的人才观刺激了社会对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对名牌大学的追求,进一步加剧了入学竞争。

  第三,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还不够完善。近年来,国家对高考和招生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增加考试机会(增加春季高考、试行本专科两次考试)、进行考试科目改革实行“3+X”模式、在考试内容上强化对能力的测试、试行部分科目地方自主命题、拓宽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途径等,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所具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都有待进一步推进。比如,春季高考中参加招生的高校数、专业数及招生计划数较少,与夏季高考不均衡;考试形式和招生录取标准比较单一,等等。

  第四,“考试产业”的商业化诱导及媒体的过分炒作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高考的反导向作用得到强化。

  高考“过热”与深化改革

  克服围绕高考改革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从教育外部和内部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评价考试观。随着教育与学习的终身化、开放化和多样化,考生、家长、高校、政府部门乃至媒体都应用一种成熟的心态来看待高考,改变“一考定终身”、“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目前,我国各级各类考试可以说是热遍大江南北,除中考、高考外,种类繁多的各种资格证书考试(英语、计算机、公务员、律师、会计师等)也大幅升温。在这样的背景下,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考试环境,避免中国社会走向一种畸形的“考试社会”。大众媒体及与考试相关的“教育产业”也需要加深认识,加强自律,促进成熟、健康的“考试文化”和“考试产业”的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在制度上淡化和弱化高考的反导向作用,使高考真正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有力因素。笔者认为,今后高考制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深化:

  一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春季高考,逐渐增加参与招生的高校、招生计划与专业数量,使春季高考与夏季高考真正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价值。考虑到两次考试、两次录取给高校录取工作带来较大的负担,能否探讨实行两次考试、一次录取,将来还可考虑向托福考试那样把高考增加到一年几次;二是进一步拓宽本科大学(包括名牌大学)入学的途径,在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的同时,允许部分符合一定学分条件的专科和高职院校毕业生插班进入本科学习;三是促进考试与命题方式的多元化,逐步扩大地方和高校在决定考试方式和命题上的权限,在考试内容上突出能力测试,把统一考试与推荐保送、面试、加试小论文等形式更好地结合起来;四是加大高校招生录取标准综合化改革的力度,尽快建立以分数为主的综合评价方法,改变以高考分数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五是尽快尝试将高考成绩与高中会考成绩相结合的试点。

  加快高考改革的步伐,在高考制度改革方面,国外有些做法值得参考借鉴:泰国在高考时给学生保留一定的选择余地,学生高考总成绩如果未达到录取线,可以将某门较好的成绩保留,下年度再考时可以免考,该门成绩可连续保留三年;对部分考试科目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此外,泰国还计划从2004年起取消全国统考,由高校自定学生入学条件和录取标准。这些改革应对我国目前的高考改革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