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北京理工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该校原名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校园占地面积77.3公顷。建筑面积35万多平方米。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1940年9月在延安创立了延安自然科学院,当时设有4个 系和部分实习工厂。1945年11月,该院迁到河北张家口市,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6年9月又迁至建屏桴;1947 年 底,再次迁校,搬至井陉,同时,将校名改为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1948年,该工业学校又与在邢台建校的晋冀鲁豫北方大学工学院并校,建立了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年,该工学院迁至北京,并于1950年接纳了中法大学理学院及国立高等工业学校的部分系科,在此基础上,该学院又增加了专业设置,扩大了招生范围,充实了师资队伍,使一个能为我国国防科技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教 学基地初具规模。   1952年1月,华北大学工学院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 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在同年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过程中,该校的采矿系并入了中南矿冶学院,航空工程系并入了北京航空学院(现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钢铁冶金系并入了北京钢铁学院(现名北京科技大学),此时,该校只剩下了机械、汽车、无线电、化工、仪器等5个系和15个专业。到了60年代初, 该校已发展成有工程力学系、无线电工程系、自动控制系、车辆及动力系、化学工程系、光学仪器系、精密机械系等7个系和1个基础课教研部的规模。此时,全校已有了32个专业。   1959年,该校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当时,全国重点大学共有16所);1984年,又被宣布为第一批建立研究生院的大学(第一批共宣布了22所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发展,目前,该校有材料、车辆工程化工两个学院和机械工程、力学工程、飞行器工程、电子工程、管理工程、计算机科学工程、自动控制工程、光学、应用力学、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工业设计、外语、人文社会科学等14个系及34个本科专业,成了一所以工科为主,兼有理、管、文的综合性大学,并形成了以机、电、光、化、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学科体系,拥有了一支强大的研究队伍和一个十分可观的科研阵容。目前,该院有3 个研究中心,14个研究所和3个系(院)级研究室。此外,还有62 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其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   该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也很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从1978年以来,全校有300多个项目获部委以上的科学成果奖, 其中有60多个项目获国家奖。这些成果,有一部分已经或正在转化成科技成果,直接为发展国防和发展经济服务。曾在国际发明博览会上获金奖或银奖的项目,不但受到国家的重视,而且也受到了其他国家有关人士或组织机构的重视。   北京理工大学建校50多年来,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全校已有教职工3590人,其中教员1600人,到1991年,具有 高级职称的教师已有924人。在校生数字已达近9000人, 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5200余人,其余的都是夜大函授生。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3900 0名毕业生。   学校直十分重视学术交流工作,尤其是近年来这项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到目前为,学校共接待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余名学者、专家来校参观访问、讲学;先后派出去了300余名教员、研究生到国外进修学习;总计有500多人次曾被派往世界30 几个国家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访问。此外,学校还组织和举办了各类学术讨论会以扩大该校的国际交流。近年来,学校已先后同德国的柏林工大、瑞士的苏黎世高工、日本的东京工大、美国的宾洲大学等14个大学建立了姊妹关系和校际联系,双方定期或不定期地互派人员进行交流或合作研究。   近年来,学校对不少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也新购置了不少先进设备,有一些仪器,在中国各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图书 资料也十分丰富,各种馆藏图书已达100万册,中、 外文期刊已有2000余种。建筑面积达8500平方米的科研大楼已正式投入使用, 为全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北京理工大学更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前进步伐,他们正在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把学生培养成21世 纪所需要的高精尖人才,为创造更多更好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把本校办成一个享誉海内外的高层次的高等学府而努力奋斗着。 专科专业设置 自动控制 机电工程 生产过程自动化 计算机及应用 工程力学 汽车工程 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制造 工业外贸 本科专业设置 环境工程 国际贸易 会计学 市场营销 经济法 英语 应用数学 信息科学 应用物理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机械设计及制造 汽车与拖拉机 热力发动机 流体传动及控制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设计 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 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 工业自动化 微电子技术 电子工程 信息工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物理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 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软件 自动控制 通信工程 精细化工 生物化工 航空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动力工程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 火箭导弹发射技术与设备 弹药工程 引信技术 爆炸技术及应用 火工与烟火技术 军用车辆工程 工程力学 管理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 工业外贸 系统工程 安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通信与电子系统 装甲车辆工程 光电技术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 基础数学 应用数学 凝聚态物理 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 一般力学 固体力学 流体传动及控制 光学仪器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高分子材料 内燃机 通信与电子系统 物理电子学和光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 工业自动化 计算机应用 飞行力学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动力装置 力学与机械工程 飞行器发射技术 电子精密机械 车辆工程 系统工程 含能材料 工程动力学 烟火与燃烧技术 光电技术 安全工程 机械学 机械制造 化学工程 应用化学 物理化学 工程图学 管理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电路与系统 惯性技术及其导航设备 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 运动控制系统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应用数学 孙树本(教授) 陈开周(教授) 梅凤翔(教授) 范天佑(教授) 机械制造 王信义(教授) 光学仪器 于美文(教授) 连铜淑(教授) 赵达尊(教授) 内燃机 程昌圻(教授) 通信与电子系统 柯有安(教授) 匡镜明(教授) 王越(研究员) 信号与信息处理 毛二可(教授) 顾怀瑾(高级工) 韩月秋(教授)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 魏光辉(教授)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李世智(教授) 费元春(教授)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 吴沧浦(教授) 计算机应用 刘明业(教授) 应用化学 王凡(教授) 傅若农(教授) 朱春华(研究员) 朱鹤孙(教授) 王建祺(教授) 黄鹏程(教授) 导弹设计 祁载康(教授) 弹药战斗部工程 蒋浩征(教授) 蔡汉文(教授) 冯顺山(教授) 火箭导弹发射技术 袁曾凤(教授) 引信技术 马宝华(教授) 施聚生(教授) 谭惠民(教授) 祖静(教授) 军用车辆工程 陈肖南□(教授) 吴大昌(教授) 张相麟(高级工) 曹泛(教授) 魏宸官(教授) 郑慕侨(教授) 范伯元(教授) 宁汝新(教授) 含能材料 周发岐□(教授) 陈博仁(教授) 于永忠(研究员) 张明南(研究员) 谭惠民(教授) 欧育湘(教授) 火工、烟火技术 陈福梅(教授) 冯长根(教授) 爆炸理论及应用(含:爆炸力学) 丁??(教授) 经福谦(研究员) 陈能宽(研究员) 章冠人(研究员) 恽寿榕(教授) 徐更光(教授) 军用光学 周立伟(教授) 李德熊(教授) 向世明(研究员) 沈柯(教授) 辛建国(研究员) 俞信(教授) 通讯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7号 邮编:100081 电传:22011BITCN 电话:68914247 电报挂号:0055 交通路线 乘坐北京市332路、320路公共汽车均可到达。 主管部门: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校舍面积: 35.43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 90万册 在校人数: 学生总数: 11090 专科生: 1119 本科生: 5034 函授夜大生: 3640 硕士生: 1072 博士生: 225 教师总数: 1875 教授: 185 副教授: 569 讲师: 732 教员: 52 助教: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