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吉林大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吉林大学是国家教委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她的前身是东
北行政学院,创建于1946年。 19 50 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
1952年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所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1958年改名
为吉林大学。1959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首批建立研
究生院。1985年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过50年的发展和建设,吉林大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技术
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门类齐
全,能培养大学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高等学府,
即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
1995年9月, 吉林大学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教委和吉林省政府共同
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 专家组高度评价吉林大学是“居
于国内高校前列、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
  吉林大学占地面积2175亩,各类房舍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目前,学校正在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现代化标准建设新
校区。人文社会科学各院、系、所(除外国语学院)都已迁入新
区,其它院、系、所也将陆续搬迁。吉林大学将以崭新的、现代
化的校园校貌步入21世纪。
  学校下设12个学院、36个系、4个教研部、1个研究院和12个
教学、科学研究中心、28个研究所。
  吉林大学现设58个本科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
85个,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23个,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
站的学科有5个。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
无机化学、计算机软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等7 个学科被列为国家
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历史学、哲学学科被国家教委
确定为全国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全校拥有科研仪器设备2万余件、装备着101个实验室。其中,
酶工程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实验室、超硬材料实验室和理论化学
计算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谱学实验室、无机
水热合成实验室、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实验室是国家教委开放实
验室。
  学校的现代化图书馆藏有图书251万册(中文书刊161万册,
外文书刊90万册),其中有沙俄时代东清铁路局收藏的整套《亚
细亚文库》;古籍收藏珍善本近4000种,34000余册, 中外期刊
3400多种。该图书馆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
展组织和世界银行3个世界性组织的委托馆。 我国东北地区唯一
的国家教委外国教材中心、国家教委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和中心书
库设于该馆。学校还设有出版社、科教仪器厂、医院、体育馆和
国际联机检索服务部等附属单位。
  全校现有教职工4185人,其中教师1618人(含教授288 人,
副教授501人)。全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8人,博士生导师109人,硕士生导师800余人。担任省、 市
和全国各种学会、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会长等职
务的有200余人。此外,还有实验技术、工程技术、 图书资料、
编辑、财会、医务等专业技术高级职务人员174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9328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978人,
本科生7041人,进修生129人,外国留学生180人。此外,还有各
类成人教育在籍学生6400人。 建校以来, 共为国家培养输送了
45000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 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
重要作用,成为教学、科研单位、政府机关和企业的骨干。其中,
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或领导干部。
  吉林大学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充实力量,优化结
构,重视学术梯队和教学梯队的建设以及对拔尖人才的选拔、培
养和使用。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教师队伍的整
体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成
批涌现,并逐渐成为学校师资队伍的主力。
  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不断
优化学科结构,调整专业布局,在继续加强基础学科专业的同时,
积极发展应用和技术学科专业,适当增设工程学科专业,逐步形
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坚持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的教学思想,一贯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
向和改革开放的意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
学精神,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鼓励学生
刻苦学习,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学校设立了不同种类和等
级的奖学金,奖励在学习、科研及社会实践中成绩突出的学生。
学校还采取各种措施,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特殊培养,免
试推荐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进研究生院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此外,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课外活动条件和完备的生活
设施。全校共有学生科技协会、学生艺术团等各种学生社团50余
个,常年活跃在校园文化的舞台上,开展了大量学术讲座和科技
活动,并举办体育比赛、文艺晚会、舞会等活动,为学生一展才
华提供了大量机会。学生的课外科技成果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科技
竞赛中多次获大奖。
  吉林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国家和地
方的许多重要科研任务,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自1986
年以来,在自然科学方面,共开展科研课题965 项(其中国家项
目55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8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
学奖5项,国家发明奖1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教委科技
进步奖88项,共出版各类学术专著173部,发表学术论文8470 余
篇(含在国外发表的论文1433篇);在社会科学方面,承担科研
项目713项(其中含国家项目267项),出版各类学术专著、译著、
教材、工具书及丛书1053部(含在国外发表著作21部),发表学
术论文8386篇(含在国外发表论文95篇),这些成果获国家级奖
11项,国家教委级奖32项,省级奖305项。 根据国际公认的美国
《SCI》(科学引文索引)等索引工具的统计分析表明, 吉林大
学在国外权威杂志上发表的科学论文数,一直居于我国高等院校
的前列。吉林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目前,学校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有《吉林大学自
然科学学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十几种,还有国家
教委委托吉林大学负责主持编辑出版的《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英文版)和《东北数学》。
  吉林大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博采世界各国之长,先后同美
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韩国、朝鲜等国家和
地区的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学术交流关系,聘请了
86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还邀请大批国
外著名学者来校短期讲学。还聘请了一批语言、法律、经济等方
面的外国专 家、教授来校长期任教。 同时学校每年都派出大批
教师出国讲学、访问和参加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每年还派出约
50名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并成批地接受外国留学生来校学
习。学校还多次举办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
  吉林大学总的建设目标:到2010年前后,把学校建设成为一
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等方面在国内都
有明显优势和特色,部分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重
要影响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

专科专业设置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图书馆学

本科专业设置

应用光学 哲学 经济学 国民经济管理 货币银行学 贸易经济 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 投资经济 企业管理 会计学 理财学 市场营销 经济信息管理 法学 经济法 国际经济法 社会工作 政治学 行政管理学 汉语言文学 英语 俄语 日语 朝鲜语 新闻学 广告学 装潢艺术设计 历史学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档案学 数学 应用数学 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 统计与概率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及核技术 化学 应用化学 生物化学 生物技术 理论与应用力学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 环境学 应用心理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微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 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软件 生物医学工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 精细化工 生物制药 包装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凝聚态物理 无机化学 物理化学 计算机软件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 外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史 世界经济 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 国际金融 商业经济 会计学 企业管理 数量经济学 法学理论 法律思想史 法制史 宪法学 刑法学 民法学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国际经济法 国际法 政治学理论 中外政治思想 中外政治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党史 行政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政治学 人口学 文艺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语言学 现代汉语 汉语史 汉语文字学 新闻学 英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文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世界文学 考古学 历史文献学 专门史(唐经济土地制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地方史 世界上古史·中古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地区史·国别史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应用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运筹学与控制论 理论物理 原子核物理 原子和分子物理 凝聚态物理 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 光学 无线电电子学 计量学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环境化学 生物化学 计算力学 半导体材料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计算机应用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清海(教授) 张维久(教授)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
舒炜光□(教授) 车文博(教授) 刘猷桓(教授)
政治经济学
关梦觉□(教授) 张维达(教授) 潘石(教授)
世界经济
池元吉(教授) 余????(教授) 赵凤彬(教授)
数量经济学
董文泉(教授)
刑法学
何鹏(教授) 高格(教授)
政治学理论
王惠岩(教授) 曹德本(教授) 徐大同(教授)
考古学
于省吾(教授) 姚孝遂(教授) 林??(教授) 吴振武(教授) 张忠培(教授)
中国古代史
金景芳(教授) 吕绍纲(教授)
基础数学
江泽坚(教授) 王柔怀(教授) 谢邦杰(教授) 伍卓群(教授) 孙以丰(教授) 周钦德(教授) 黄启昌(教授) 王光烈(教授) 赵俊宁(教授)
计算数学
李荣华(教授) 冯果忱(教授) 黄明游(教授) 梁学章(教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王向忱(教授)
理论物理
吴式枢(教授) 吴成礼(教授) 刘亦铭(教授) 杨善德(教授)
原子和分子物理
潘守甫(教授) 王治文(教授)
凝聚态物理
余瑞璜(教授) 邹广田(教授) 苏文辉(教授) 金汉民(教授) 王煜明(教授)
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
高鼎三(教授) 刘式墉(教授) 杜国同(教授)
光学
高锦岳(教授)
无机化学
徐如人(教授) 庞文琴(教授) 徐吉庆(教授) 冯守华(教授)
分析化学
金钦汉(教授) 杜尧国(教授)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蔡镏生(教授) 孙家钟(教授) 唐敖庆(教授) 李铁津(教授) 赵慕愚(教授) 裘祖文(教授) 戴树珊(教授) 李伯符(教授) 封继康(教授) 李泽生(教授) 甄开吉(教授)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沈家骢(教授) 汤心颐(教授) 唐敖庆(教授) 吴忠文(教授) 陈欣方(教授) 李惟(教授)
计算机软件
王湘浩(教授) 管纪文(教授) 刘叙华(教授) 刘大有(教授)

通讯方式:

 

邮编:130023

传真:820398

电传:

电话:823189、844044

电报挂号:1513

交通路线

 

主管部门:

国家教育委员会

 

校舍面积:

44.88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

216万册

在校人数:

学生总数: 13041
专科生: 1004
本科生: 5191
函授夜大生: 5131
外国留学生: 69
硕士生: 1435
博士生: 211

教师总数: 1698
教授: 255
副教授: 553
讲师: 573
教员: 65
助教: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