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甘肃中医学院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甘肃中医学院坐落于兰州市东端,占地8公顷。 进入院内,
迎面是皇甫谧塑像,身后是一座现代化彩色喷泉,雄伟壮丽的古
典式建筑主楼,巍然屹立于西。院内花木葱茏,环境幽雅,五光
十色的喷泉吐花映虹,景色十分宜人。
  学院先后设有中医、中药、针灸、藏医4系, 另设有中医护
士班,以及中医夜大、函大,中医大专班、中医自学考试班、中
医经典著作进修班、中医专业证书班、西医学习中医班、中药学
习班、骨伤科学习班等,目前共有学生13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
多规格多途径办学体系。另有北欧挪威慕名而来学习针灸的学生。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学位文件通知:学院针灸学专业为第四
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将于1992年开始招生。学院现有教职
员工40 0余人,除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外,已涌现出一批
中年教授、副教授及崭露头角的研究生,他们担负着教学和科研
的双重任务。
  学院针对甘肃中医界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严重现实,为了
将岐黄医术原原本本传下去,曾举办了8期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班。
课程以中医4大经典著作为主, 辅之以医古文与医学史及各家学
说。数年来共培养了300多名在职中医人员。
  甘肃南部有一个名叫“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神秘世界,百万
藏族同胞世世代代用藏药治病。藏医药学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独具一格。学院为了发掘、整理、继承、
发扬这份宝贵遗产,培养出一批新型的藏医药人才。于1989年成
立了藏医系。校址设在州府合作市,以利就近教学。课程设置自
有其特色,除藏医药学课外,又设有解剖学等课程。
  甘肃中医学院对于“敦煌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敦煌
中医药学”的研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1990年与澳洲中医药研究
院共同发起在莫高窟召开了首届“中国敦煌中医药学国际学术研
讨会”,由学院专家所提出的“敦煌中医药学”、“形像医学”
的新概念,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学院领导以高瞻远瞩的战
略目光,组织人力,将进一步对“敦煌中医药学”与“武威汉简”
两大甘肃瑰宝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为“丝绸之路”增添光彩。
  中医中药,是我国国宝,源远而流长。中药是中医赖以防病
治病的武器,以其历史之悠久,产区之辽阔,内容之丰富,疗效
之卓著,四海赞誉,五洲颂扬。甘肃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居全国
第四位,有“千年药乡”之称。学院为了弘扬中医药学宝贵遗产,
将伟大药学宝库展现于世人面前,特地建立了“中药标本馆”,
于1990年开馆。馆内设有两展厅两展室,展出动、植、矿物、树
脂、菌、藻、地衣及加工品、中成药共1200余种,其中甘肃道地
药材及别具一格的藏药,尤为引人注目;另外,设有全国名产药
专柜,100幅蜡叶标本及88种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样品,栩栩如生,
倍受青睐。中药之国,饮誉海外,宝藏悉陈,琳琅满目,开馆以
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已受到国家教委、卫生部领导及中外专家
多次好评。
  学院设有34个教研室和电教、语音、实验、计算、胶印中心
等辅助科室,拥有教学仪器设备831件。 建有“中国医学史博物
馆”,供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之用,因其内容丰富,备受中外
专家好评。图书馆藏书已达18万余册,其中有不少孤本、珍本和
善本,馆内所办的对于交流中医药信息起了很好作用的《甘肃中
医药情报》,截止1990年底已编辑了80多期。学院主办的《甘肃
中医学院学报》,面向全国发行,自1985年来,已不断扩大订户;
现又创办了《甘肃中医学院报》。即将开诊的综合性附属医院,
为学院各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使教、
研、医合而为一的中医学院将更臻完善。

专科专业设置

中药 针灸 藏医

本科专业设置

中医学 针灸学 中药学

国家重点学科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

针灸学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通讯方式:

 

邮编:730000

传真:

电传:

电话:8828980

电报挂号:

交通路线

 

主管部门:

省教育委员会

 

校舍面积:

43.14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

20万册

在校人数:

学生总数: 1183
专科生: 348
本科生: 655
函授夜大生: 176
硕士生: 4
教师总数: 145
教授: 7
副教授: 31
讲师: 63
教员: 5
助教: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