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中国医科大学是国家卫生部直属高等医学院校,其前身为中
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是中国共产党最
早创办的一所为革命战争培养医务干部的医科学校。19 34年 10
月学校随红军长征,1936年10月到达陕北,1940年春进驻延安,
同年9月经毛泽东提议,学校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1年7月,
毛泽东同志为该校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抗
战胜利后,1945年11月学校随军向东北挺进,1946年7 月到达兴
山(鹤岗)。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学校迁至沈阳,接管、合并
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原满州医科大学1911—1945)和原
私立辽宁医科大学(前身为原私立盛京医科大学1891——1949)。
  中国医科大学在革命战争中创建、成长,在新中国成立后全
面发展、提高。60年来共培养26000多名卫生医务干部, 毕业生
遍布全国及亚洲、欧美各国和地区,许多毕业生成为我国医学教
育、各级卫生机构、科研单位的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1991年是中国医科大学建校60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江泽民、邓小平、杨尚昆、李鹏、陈云、李先
念、彭真、邓颖超、李铁映为学校题词。
  学校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2马路92号,现占地面积42 公顷,
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全校现有教职工6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级教师608人,
讲师级1348人;在校学生总数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439人, 本
科生2457人,留学生44人。
  学校图书馆藏书近46万册,是全国生物医学日文期刊中心馆。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部、社会科学部、以及临床医学系(含7 年
制临床医学专业、6年制英语医学班和日语医学班)、 儿科医学
系、预防医学系、口腔医学系、法医学系、护理学系、医学图书
情报学系、医学影像专业等10个部系(专业)。学校附设3 所临
床医院和1所口腔医院,床位2000多张;8所教学基地医院,床位
4000余张。附设工所卫生学校。全校各系部所属教研室93个、独
立研究室15个、中心实验室4个。
  此外,由卫生部直接领导,面向全国的日语培训中心,中国
乡村医生培训中心也设在中国医科大学。为了更好地开展医学教
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卫生部批准,1989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又
建立了受到日本政府资助的中日医学教育中心,以促进我国医学
教育的改革。
  学校设有脑、肿瘤、儿科、医学分子生物学、预防医学、呼
吸疾病、日本医学教育等7个研究所;医学教育、 老年病防治、
电化教育等3个研究中心。
  近6年来,学校科研工作成绩显著,共承担国家科委、部委、
省、市科研课题341项,已有84 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部委及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在重症肝炎综合治疗的研究、胎粪性腹膜炎
的研究、显微外科解剖学的研究、肿瘤防治的研究、蛇毒抗栓酶
应用的临床研究、免疫核糖核酸的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抗肿
瘤单克隆的研究、皮肤免疫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等方面处
于国内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学校现有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学科、专业59个。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共与国外20多所大学签定了校际交流协
议,派出700多名专家、学者、教师到日本、美国、法国、英国、
比利时、意大利、挪威、瑞典、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
西班牙、奥地利、波兰、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
坦、赞比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考察、进修,并接受来自
几十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及留学生到我校访问、讲学、学习。
  目前,中国医科大学万余名师生正团结一致,努力学习,积
极工作,为把学校建成一个多层次、多专业,既是教育中心、又
是科研中心,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专科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设置

信息学 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 儿科医学 医学影像学 口腔医学 法医学 护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

内科学(呼吸系病)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

生理学 遗传学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 生物物理学 细胞生物学 人体解剖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学 病理学 寄生虫学 法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 病理生理学 内科学(呼吸 心血管 沁尿 消化 血液 内分沁) 儿科学(儿内科 儿外科) 神经病学(神内) 皮肤病与性病学 传染病学 核医学 外科学(普外 胸心外 局解手术学 沁尿外 骨) 妇产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口腔科学 影像医学(放射诊断 超声诊断) 放射治疗学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麻醉学 肿瘤学 卫生统计学 劳动卫生职业病学 药理学 医学心理学 外科学(神外)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生理学
汤浩(教授)
细胞生物学
宋今丹(教授) 孙开来(教授)
人体解剖学
何维为(教授) 李吉(教授) 柏树令(教授) 吕永利(教授)
病理学
陈铁镇(教授) 何安光(教授) 贾心善(教授) 宋继谒(教授)
法医学
贾静涛(教授)
内科学(呼吸系病)
于润江(教授) 侯显明(教授)
内科学(肾病)
周希静(教授)
内科学(消化系病)
李宇权(教授) 姜若兰(教授)
儿科学
吉士俊(教授) 韩玉昆(教授)
皮肤病与性病学
董国权(教授) 陈洪铎(教授) 顾绍裘(教授) 宋芳吉(教授)
外科学(普外)
陈淑珍(教授) 沈魁(教授) 何三光(教授) 段志泉(教授)
外科学(胸心外)
李厚文(教授) 胡永校(教授)
眼科学
夏德昭(教授) 吴景天(教授)
耳鼻咽喉科学
于靖寰(教授) 费声重(教授)
麻醉学
盛卓人(教授) 崔健君(教授) 许国忠(教授)
肿瘤学
任常山(教授)
药理学
李智(教授)


通讯方式:

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九十二号

邮编:110001

传真:3862578

电传:

电话:3863731

电报挂号:3257

交通路线

 

主管部门:

卫生部

校舍面积:

16.74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

40万册

在校人数:

学生总数: 3161
本科生: 2553
函授夜大生: 95
外国留学生: 32
硕士生: 375
博士生: 106

教师总数: 499
教授: 53
副教授: 70
讲师: 235
教员: 10
助教: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