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淘气的孩子,一个“怪怪”的孩子,一个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因为碰到了一位赏识她的校长。结果,这位“怪怪”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把自己在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而《窗边的小豆豆》一出版以后,成了日本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一本书,并且被翻译才33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这个“怪怪”的孩子是谁?这个受“怪怪”孩子欢迎的校长又是谁?《窗边的小豆豆》又到底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当我怀着极大的兴趣,一口气把《窗边的小豆豆》看完后,便深深地被书中的小林校长的教育教学魅力所折服。我为“怪怪”的孩子--——黑柳彻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高兴。
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听话的好孩子好教,“怪怪”的孩子就不那么好教。因为“怪怪”的孩子有种种原因,使得他们对我们教师的教育存有一种“抵抗力”,我们的教育成效就不大。但小林校长就有一种本领:能够使“怪怪”的孩子听他的话,能够使教育在“怪怪”的孩子身上取得较大的成效。例如,这个“怪怪”的孩子---小豆豆,虽然只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但她已经退过一次学了。但当她来到小林校长所在的学校——巴学园时,竟然一个人对着小林校长说了4个小时的话。请注意,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而且是一个已经退过一次学的一年级小学生,生,再何况是一个人对着小林校长说了4个小时的话。而小林校长也就一个人听这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一口气说了4个小时的话。这需要多么好的教育耐心和教育智慧。又比如,当学校有一辆新的教室——电车要在深更半夜来到学校时,许多同学都想亲自看一看。小林校长竟同意了学生的要求,让大家在争得家长的同意后,可以带着毯子来到学校看。当学生们亲眼看到了电车由牵引车运到学校的情景以后,个个都激动万分。
小林校长之所以能够成为受到“怪怪”的孩子欢迎的校长,我认为有这样的原因:一是他热爱孩子、热爱学生。二是他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知晓孩子需要什么;第三是他不断地为孩子创造新鲜的学习材料,让孩子喜闻乐见。我们今天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做校长和老师的,自己首先要向小林校长那样,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新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