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三重门》读后感

作者(来源):王晓华    发布时间:2005-11-02

这本书我很早就买了,在我的高中时代,我就看了第一遍。《三重门》之作出自一位十七岁的高中生韩寒之手。对于一个十七岁便能领悟出人生和各种尖锐的见解,心中不禁佩服起来。韩寒用一种少年独有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感情取向来看世间。有狂傲的才子韩寒曾引起一时争论,也难怪,这样一个才子功课竟然七门红灯。所谓怪才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会引来争论。 

 作为那时的一个学生读者,这本书确实让我震撼了一翻。让我从头到底的感觉就是:“对呀,写的不就是我们现在高中生的生活吗?” 书中的幽默,黑色幽默、苦涩幽默、压抑的调侃、刻意的潇洒、知性的比喻、品读之间往往为其新颖别致的幽默感揭出一些笑声。一些比喻也果真幽默俏皮得可以,一般来说,比喻是把两类似或相关的事物连在一起,而韩寒的比喻则许多一反常规,硬是把基本毫不相干的东西连接起来,所引用的幽默比喻处处一针见血的披露了许多社会现象。 《三重门》所用之语妙趣横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带着种淋漓尽致、潇洒酣畅的审视。韩寒偏爱中国古代文字,所以文章中也用了不少古文,皆创造出了幽默加古文的领域。可谓不乏充满睿智的幽默感的神来之笔,象征性的,寓言式的传达出了当今时代和社会本质上的真实。 

现在作为教师的我再次翻看这本书,心中的感慨已经不再是钦佩那么单纯,回顾自己多年来求学之路,在课堂上学到的是死板的知识和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序与手段。看到韩寒的文章,我就在想,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像韩寒这样的人在校园里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千人一面,万人同心;培养的是能适应现代高考制度的各科齐头并进的“人才”而非有一门特长的“英才”;由此可见,我们教育系统改革迫在眉睫。

值得高兴的是上海二期课改的实行改变了这一现状,上海教育制度正在不断的改进,素质教育正在扬帆起航。作为教师的我更要立足自己的教学岗位,不断探索与创新为教育制度改革而努力。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