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作者(来源):厉梦    发布时间:2006-03-28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孩子的一生关系到家庭、社会,而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又是哪些呢?究竟该怎样去培养呢?带着好奇心,我浏览起《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习惯》这本书来。

做事有计划、珍惜时间、自主选择、自我反省、抵抗挫折……这些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习惯品质的培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怎样科学引导孩子的习惯养成?就是本书要向读者阐述的话题。随着渐渐地进入作者描写的一幕幕场景,不免使我想起自己在教育学生和孩子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从这个意义上讲,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做一次,缆绳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
    不会分配时间、选择要点往往使孩子事倍功半,不懂得聆听、分享、合作、关心的孩子常常四处碰壁,不受人欢迎。

 在家委会会议上,家长提出现在孩子的读写姿势不尽如人意,的确平时读写姿势不正确的学生为数不少,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在孩子握笔阶段忽视了习惯的培养。

其实,习惯培养首先具有微观性,必须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习惯关系人的一生,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大处着眼,从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一切为了塑造未来的有用之材。教师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

习惯培养其次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就拿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来讲,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怎么握笔、簿本摆放的角度、眼睛和簿本的距离等等。老师交待、讲解、示范、纠正好多遍,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记不住,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不躁、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时也会出现“反复”。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走样,这就需要抓“反复”,进行再纠正。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激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习惯培养还具有随机性,必须注意“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就拿语文学习习惯来说吧,尤其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学校老师的指导训练固然重要,家长的督促检查更是必不可少。就拿写字来说,学校与家庭就要齐心合力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可见,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随时随地、全方位地予以重视,家庭与学校必须齐抓共管。

如果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就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残缺限制其发展。我们不妨在培养好习惯时用加法;克服坏习惯时用减法。例如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可以结合孩子兴趣特点先选择故事书,由浅入深,由短到长。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