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借以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过去对言语行为研究比较多,认为它对于课堂教育效率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非言语交流。实际在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流更发挥着独特而巨大的作用。在人际交流中能够传递特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就是人类除言语行为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信息传输渠道——体态语言。
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体态语发挥表达功能时有八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辅助性”。具体表现在它可以支持、修饰言语行为,强化言语行为的表达效果。第二个特点是具有更大的真实性,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因为:体态语言是人的内心意识或潜意识的一种反应,人内心情绪或感情的变化,都会在体态上有所表现。第三个特点是具有独立性,人类的体态语言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脱离言语行为而独立存在,行使自己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功能。第四个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性。当讲不同语言的人们遇到一起时候,他们各自说着对方一点也听不懂的语言,为了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便不停地打着手势,而借助于这些手势语,他们一般都能搞清对方的基本要求。第五个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例如表现喜、怒、哀、乐、惧等的体态语言就具有全人类的共通性,是先天的,“无师自通”的。第六个特点是差异性,体态语言的差异性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源自文化上的差异、语言上的差异、生活环境及行为习惯上的差异等。第七个特点是具有节奏感。第八个特点是具有情境性。
而我们教师的体态语言有三大特点。第一具有有意性,主要体现在课前精心准备。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都能结合课程内容确定自己的体态语言基调,并对一些重要的体态预先进行设计或练习,这种准备保证了课堂教学中口授与体态的最佳结合。而且还可以随时加以调控。第二具有选择性,首先要淘汰消极和无意义体态语,选择积极体态语。要为自己塑造的形象是端庄文雅、可亲可敬。其次要从积极体态语言中择取适宜者为我所用。年长者宜确立持重、博识、慈爱的体态语基调;年轻老师应使自己的形象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第三具有科学性。体育、舞蹈等技巧性或艺术性科目,口头语言有时仅起提示、说明作用,而主要靠教师运用体态语言进行示范。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能开发学生大脑右半球的潜能,不仅能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又能增加学生情绪体验。其次能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最后能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为一个“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