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一支粉笔——老师就这样开始了每天的教学。从坐进教室里的第一天起,我就觉得老师最神气的就是手执粉笔在黑板上刷刷书写的样子。多少次,我手握粉笔体会着做老师的感觉;多少次,为了有资格在黑板上写字而反复练习……老师就是用那支粉笔,写出了我童年时的梦想、少年时的理想……
记得那时,老师每天使用的粉笔都装在一个铁盒子里,每天带进带出似乎非常重视。一次几个调皮的学生拿了粉笔进行了“雕刻艺术创作”,结果让老师严厉地教育了一顿。原来粉笔只能用来在黑板上写字,哪怕是再有创意的做法,也只能得到一个浪费的评价。不过想一想,虽然那些作品很不错,但将原本一整支的粉笔拆得“支离破碎”也确实有可惜的地方。这下粉笔终于又得到了“安宁”,再也没有人打它的主意了。
就这样我从小学升入了中学,老师们似乎已经不再那么执着于粉笔的唯一用途——板书。甚至在课外兴趣小组中,还有老师教大家用粉笔制作各种摆设物品,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我不禁感触着,那几个当年因为雕刻粉笔而被批评的同学真是有些冤枉了。再长大些,我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当一名老师。在师范学院学习时,老师们上课的手段似乎有了一些变化。特别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在进行函数教学时还运用了计算机制图的程序,将函数的坐标过程演示出来。当时就感到这比老师在黑板上画更有新意,也更加深了印象,这节课全班同学都上得很认真。可惜的是,当时的电脑屏幕太小,我们都觉得看得不够清楚。
自己也当上了老师,拿起粉笔的一瞬间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那种当学生时的感受一下子就荡然无存了。这时我接触到了另一样教学工具——投影仪。上课时的有些重点、难点环节,通过投影片的演示,确实省时又高效地得以解决了但是,为了上一节课制作一张投影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黑色笔勾线、给图片上色、等图片上的色彩干透等等。如果要出现几次,还必须制作好几张副片。这个工作量确实挺大,所以有时因为自己的画画水平有限,只能放弃使用它了。真是没想到,几年后投影再也不用画在胶片上了,只要将纸或书直接放在实物投影机上,就可以出示任何图或物体了。第一次见到这个新工具,还真是出了不少洋相,好在我很快地将两种投影仪的用处弄清楚了。可还没等我熟悉它们,更新的教学用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教室——多媒体演示平台,自从有了这个“家伙”,要学的东西以下就多了起来:各种版本的教学课件、电脑的系统运用……似乎有学不完的内容在等着我,真让人应接不暇。好在还有一些配套的课件提供给我们使用,大大节约了时间。
在这二、三十年中,我眼前的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一支粉笔到多媒体立体呈现教学内容,从一黑板知识点到知识点形成的演示过程。教学在变化中更加呈现出活力,教学在变迁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