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考升学率决胜关键赶课时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5-24

    某市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刚刚经历了“中考”战火的一批学生进入市重点高中后,以为可以暂时松弛一下,家长也这么认为,可是在开学的第二个星期,学校就宣布:从下星期起,周六不再放假,改为全天候上课。星期天上午是“特色班”辅导,下午是加强班开课时间。各班同学注意,凡是成绩突出的可以参加“特色班”,成绩差的必须到“加强班”补课。高一新学生们一听就叫起来了:还让不让我们活呀?老师连头都不回地说了声:要活就得按上面说的去做,否则谁也救不了你们。学生们回家跟自己的家长一说,家长们都很吃惊,但对学校这样安排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沉默,有的甚至表面上与孩子一起在家“义愤填膺”,可心里却偷着乐———就得这么抓,否则大学怎么考?同学们没有得到家长的实心同情,于是有“领袖者”主动出来写信给市教委控诉学校的做法。教委把信转到了学校,学校拿到转过来的告状信,执行得也非常坚决:凡参与写信的那些同学完全可以不参加“特色班”和“加强班”。“哇———我们胜利啦!”孩子们好不兴奋,因为他们的斗争赢得了胜利。但这些同学很快发现,由于不参加周六、周日的课程,他们再也无法在平时的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同步学习了,因为老师讲的课已经远远走在了前头。尝到苦头的学生回头再想挤进周六、周日班时,学校说,可以,但必须每人写出检查并加倍缴纳补课费。过了一周,参与写告状信的孩子一个个被家长押着走进校长办公室,垂头丧气地拿着补课费和检讨书站在那儿,逐个当众悔过。打那儿起,这个学校的周六、周日班再也不敢有人提出异议,一直开到现在。学生和家长普遍反映:如果不是学校周六、周日班开课,我们家长肯定要多费不少心,说不定高考就落下一大截。

      2000年春节前,教育部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负”,发了个“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在寒假时不得随意开设各种“辅导班”。这应该是个好消息,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家长们一下急坏了,孩子在家干啥?整天看电视?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春节一过就又“硝烟四起”,考不好谁管?教育部管吗?不管。它哪管得到千家万户?所以说还得有辅导,于是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教师成了今春寒假最抢手的一族。以北京为例,所有中学教师几乎被“订销”一空,稍有点名气的名牌中学教师的家教费涨到每小时80至100元,就是这样的高价,依旧忙不过来。某中学的一位物理教师告诉我,他从1月20日正式放假开始,每天安排的家教时间高达9个多小时,春节的几天里也只有大年初一那天没有学生来上课。他说在放假的近一个月里,所挣的家教费相当于他半年的工资,日均收入在600元以上。面对如此火爆的意外收入,这位教师不亦乐乎。我走访了几个外省的高中班中学,他们多数是在春节后其他行业的职工上班时间,就开始了全日制的“补习”。这种名为补习、实为开学的目的,仍然只有一个:那就是赶教新课,抓紧高考前的每天时间备战黑七月。

      赶课时,其实早已成为中国高中教育阶段的普遍现象。学校的反映是:我们也不想这么干,但高考压力实在太大,学校不为应届生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就难以保证考生成绩。家长基本全部支持。理由是:学校有经验,老师知道应该用多少时间先学完高中课程,再用多少时间进行复习,以对付高考。只有学生感到太苦太累,因为3年的课程要在两年完成,等于每天24小时必须干完36小时的事。这么一赶,全中国的学生,全中国的老师和全中国的家长,便一下全都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用不够的时间,干不完的“加班”。于是备战高考的战火越燃越烈,直到举国上下都觉得烫手烫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