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考前的身心调适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12

  不久,牵动千万人、影响众多家庭的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就要进行了。无论是城镇考生,还是农村考生,大家都在紧张备考。 这里想提醒各位考生的是:要想在高考中获得主动,取得成功,必须 注意作好自己身心的调适。

  消除紧张树立信心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许多考生感到心里有压力,感到紧张,这 是正常的。几乎每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有过这种心理体验,只是程度 不同而已。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心态,舒解心理压力。通 过前一段的复习,考生应对自己的实力有个基本的估计,应以一种稳 定的心态泰然处之,不要整天惶惶然。为了有效地克服临考时的紧张, 考生可以根据具体考试时间和题量的要求,自己模拟作几套题,真正 进入“角色”,以适应高考氛围,从而增加应考的信心。   

冷静分析查漏补缺

  为了备考,广大考生都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复习。如何有效地利用 好这最后的一个月,巩固前一段的复习成果,在原有基础上使学习成 绩再提升一步,意义十分重大。这时一定要注意要突出重点,有所取 舍。不要陷入题海之中,应树立全局观念,从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出发, 对各科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同时要根据各门课考试大纲 的要求,检查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查找漏洞,及时弥补。通过查 漏补缺,从而使复习更有的放矢。   

科学安排提高效率

  复习应考,是一种繁重的脑力劳动。它要求考生要根据脑力劳动 的特点,科学安排、合理穿插复习内容,以提高学习效率。人的大脑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分为若干区域,各有分工。当某区域处于 兴奋状态时,其他区域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如果我们长期刺激大脑 的某一区域,使这一区域的大脑神经负担过重,就会出现抑制状态, 对外界的刺激和信号就会反应麻木,表现为学不进、记不牢,从而直 接影响复习效果。所以,我们在安排复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 大脑活动的特点,要注意内容的穿插和搭配。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 内,提高学习效率。   

保证睡眠精力充沛

  许多考生为了应考,经常开夜车,搞疲劳战术。实践证明,睡眠 不足会影响人的大脑的正常工作,使人头昏脑胀,思维迟钝,注意力 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 砍柴工。保证睡眠,精力充沛,就会思维敏捷,接受力强,读得进, 记得牢,一个小时学的东西可能比在疲劳状态下两个小时学的还要多, 记的还要牢。   

加强锻炼调节大脑

  适当的锻炼可以改善大脑的功能,提高复习效果。大脑在工作过 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氧气,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大脑的供氧量, 提高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性,使记忆力、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各考生 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每天要抽出一点儿时间,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 的简便易行、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太极拳、打羽毛球、 乒乓球等,进行适当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