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把姥爷称做学者型作家,他的文章内涵很丰富,可惜对我来说读起来 还有些吃不透,要是姥爷还活着跟我再多说说就好了。”田愚见到记者时流露出一 丝怅然的神情。他的姥爷———中国著名作家、原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鲍昌 1989年因肝癌去世,当时田愚只有7岁。他告诉记者,由于年龄小姥爷在他的脑海中 都是一些片断的回忆:他喜欢静,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中看书、写作;过春节 时,姥爷陪他一起下楼放花;姥爷去世前田愚曾去看他,还关心地问姥爷疼吗?当 时头戴氧气面罩的姥爷只是轻轻地用手摸着他的头……
问及在高考试卷上见到姥爷文章的感受,田愚说,主要是情感上有一些起伏, 没想到昔日亲人的作品今天会成为选拔自己的杠杆,无论自己答得好坏与否,他都 为有这样一位姥爷感到骄傲。另外就是记忆中的往事像电影似的开始在他眼前闪过。 田愚的父亲田正大告诉记者,田愚4月1日出生那天正好姥爷在家,他的名字也是姥 爷从医院回家的途中起的,希望田愚今后能大智若愚。
记者还拨通了鲍昌先生的夫人亚方女士的电话,她说十分巧合的是,她在四川 的三位亲戚高考第一天晚上高兴地从四川打来长途说,姨公保佑他们在语文考试中 得了好分;因为在考前他们也复习了《长城》一文。亚方说,鲍昌的《长城》一文 最早是1988年发表在《人民日报》文艺版上,后被收入1990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 版的《中国当代散文精华》中。今年他的文章能被选为高考试题,这也反映出高考 出题教师的眼光,他们知道用什么去启发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