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的一名理科考生考了515分,这个分数上重点大学基本没问题,但是他却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补习的行列。男孩充满自信:“我觉得这次考试没有考出我的实际水平,我的分数应该是570至580。我要上的是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
     一名考了476分的文科生也选择了复读。“现在是竞争的年代,进了大学不再是进了保险箱了,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只有文凭的人。我觉得自己的基础还不扎实,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在四中补习班可以听到名师的课,接受他们的熏陶,这将使我终身受益。”孩子的父母对他的选择很平静地接受了,“他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觉得他是有道理的,所以尊重他的决定。”
     四中补习班的班主任陈燕秀老师说,现在上大学的机会多了,一年有两次招生,秋季没考好还有春季考试,听说明年的春季招生的学校和专业比今年会更多,学生们的选择余地大了,目标也高了。考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学上就行”了,大家好像有了“精品意识”,上名牌大学、重点专业才是目标。补习班去年收了一个考了300多分的文科学生,今年她考了450分,可是昨天她又到补习班去报名,一定要再补习一年并且表示“非北大不上”。
     记者从考试院高招办了解到,近两年每年都有百名左右的上线考生“有志愿未报到”,学生们放弃的不仅有外地高校,就连北大和清华也有考生对它说不。补习学校的火爆,从另一方面说明,当今社会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求。北京从90年代中期的高考毛入学率就一直领先全国,高等教育基本迈入大众化时代。高教大众化后如何满足社会对高校精品教育的需求,这个问题不得不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