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尖子生成了争夺的“香饽饽”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7-27

     高考填报志愿在即,排名在前的考生成了众多名校争夺的“香饽饽”,随之展开的游说工作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25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3家,从吉林省招生办拿到全省文、理科高考成绩前100名的考生名单,单独吃起了“小灶”,一改前几年只有一名老师来吉招生的惯例。中科大今年派来6名“伯乐”,兵分几路,前往各市、县做工作,找学生谈心。北大也派来了3名“说将”,来后却连呼:“来少了!来少了!”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许多外地高校纷纷接受当地媒体的邀请,客串高考热线主持人,联系方式也随之见诸报端。

      北大的周有光老师感慨:“以前是学生求着我们进北大,如今却是我们求他们。”而不少外地高校的招生老师,为了便于与考生联系,一到长春就立即购买一张当地的手机卡。中国科技大学的谢瑞老师在短短的5天内,就打光了200元的手机费。据了解,吉林的高分考生目前基本上是在北大、清华和中科大之间徘徊。

      当地院校也不甘“肥水外流”,纷纷拿出自己的“上方宝剑”。东北师范大学在今年的招生简章上明确写到:凡文科成绩在570分、理科成绩在580分以上报考东北师大者,皆可免学费一年。

      省招办一位工作人员直言:“以前,地方院校有可能招到比北大、清华还好的生源,而现在一个也招不到。”东北师大招生办的李淑英老师告诉记者,去年师大600分以上的考生有40多个,估计今年一个也没有了。

      一位高三老师形容道:“以前,‘大哥大’级的高校捕鱼的网眼大,漏鱼;如今网眼小了,鱼也不漏了。”

      吉林省招生办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也是一种竞争,它把高校推向了市场。生源不好,没有学生,办学也就没有意义。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它将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