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呼吁高考制度改革的声音。认为目前实行的全国统考、以分数选材、并且以书面知识考查为主的高校招生办法,误导了中小学教育,残害青少年身心,影响现代化急需人才的培养,非改革不可,改得越快越彻底越好。改革的方向,是高校自主招生,宽进严出,由人才市场、就业市场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作出最终评判。
     另一种是呼吁高考招生要严格依法办事,杜绝舞弊,杜绝后门,坚守公平公正原则的声音。认为,目前在有些地方,高校招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分数大战”,同时也是“条子大战”、“关系大战”。只要管投档的招生部门官员和管接收的高校招生老师互相串通,几乎就没有走不了的学生。甚至,一些没有水平有关系的学生,连考都不用考就能上大学———如昨天本报报道的湖南隆回一中的那十几名保送生。
     这两种表面上互相矛盾的呼声,我都赞成。高考制度确实应该改革了,高校招生中的不正之风也确实应该强力制止。事实上,递条子、走后门之风盛行,已经成为高考制度改革的严重阻碍,因为它削弱了改革现行不合理的高考制度的民意基础,败坏了改革的名声。要真想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必须先清除腐败。
     即以保送生制度为例。它设立的本意,一是把部分优秀学生、有特长的学生从考试的压力下解放出来,二是给高校增加一点招生的自主权。这是完全符合高考改革方向的。但是,一旦它成了某些特权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的便捷通道,这两项意图就全都落了空。近期就有许多读者给本报来信来电说,刚刚给了高校这么一点点招生自主权,他们就都用来走后门了,以后还怎么敢放心让他们完全自主考试招生?
     教育领域的腐败是老百姓最不能容忍的腐败,教育领域的改革不可能逆民意而行。现行高考制度,当初是在几乎全民一致拥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多年过去了,现在大家对其内含的某些弊端看得越来越清楚,但对该项制度设计中完全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先进理念———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并没有任何异议。“改什么,也不能改掉公平。”这是百姓给高考改革划定的底线。如果我们在改革实验中开的每一个小口子———像保送生制度,像三好生、特长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制度,像预科班制度等等,最终都变成了特权驰骋的辽阔荒原,老百姓就会说:“干脆还是别改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