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成绩全校倒数的校长的儿子、各处科级干部子孙的保送材料全部是“成绩一贯优秀”!这一事件的曝光使2000高考舞弊的外延再次扩大,高考舞弊的“海岸线”从考场延伸到了保送。
    一、 保送条件有明文规定
    在《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 明确指出:
    保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要求是:
     (一)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其目的在于完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做好招收保送生的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二)招收保送生的工作,应有利于培养和选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有利于更好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鼓励和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保送生的基本条件是:
     1.德智体美和在劳动教育中表现一贯优秀的高中应届毕业生。 应优先考虑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中政治思想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秀、社会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保送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可根据上述原则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具体的标准)。
     2.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秀,志愿献身教育事业,并具备从事教师工作素质的高中及中等师范学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
    3.德智体全面发展,各科成绩优良,并参加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集训的优秀高中应届毕业生。 (具备以上条件之一者,可作为保送生)
    从有关政策和规定看,保送原本应该是奖励德智体美劳“一贯优秀”的毕业生,因为他们平时的“一贯优秀”,所以可以免试直接生入大学。但是有些中学却将其扭曲:一些人看中了“免试”,于是去伪造“一贯优秀”。要拥有伪造权必须有两种东西:“权”或者“钱”,在权钱交易中出现不合格保送生那简直是必然的事情了。隆回一中的伪造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范本”:
    隆回一中校长的儿子C的保送材料厚厚一叠。他身上的光环很多,校、县“三好学生”,省、市、县三级“优秀学生干部”,市“优秀团干部”。“毕业鉴定”充满溢美之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具有开拓性,工作能力很强”,“是位品德高尚、素质优秀的好学生”。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可班主任老师写的鉴定全是优点,无一缺点。一中校长在写对儿子的推荐意见时很舍得花笔墨:“该生在校三年思想表现好,学业成绩优秀……有创新精神,是市优秀团干,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合格高中生。” C的《保送生登记表》上的科目平时成绩大都在80分以上,高一、高二每期学业成绩总分在800分以上,高一两个学期的成绩在年级的名次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记者查阅了C的《高中学生学籍表》(没有入档),高一上学期9科中有5科不及格,两科只有60分,地理、生物科目分数最高,也只有70分,总分508分,平均分56分。而《保送生登记表》中记载的高一上学期成绩,科科在84分以上,总分达818分。两相对照,其中的水分达310分。在科目成绩中,外语一科的水分最大,达50分。C高二上学期也有6门课不及格,高三上学期有两门课不及格,总分315分(满分750分),名列班上第52名,年级倒数第4名,而《保送生登记表》上的总分为500分,名列年级第5名。记者发现,弄虚作假的手法并不高明,C《登记表》上高三上学期5科的分数与同班同学胡某某的分数是完全一样的,而胡某某的成绩恰好名列年级第五。
    二、保送成了“特权”与“摇钱树”
     如果说高考考场作弊的只有广东电白、湖南嘉禾,连小学生都知道是不可能的,隆回一中之所以引起这么大反响,不是因为它是唯一的,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事情已经发展得很严重了。有网友在说每年的保送生有80%不合格,这数字可能是有点夸张,但也可能实际还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因为大学根本没有一个复查保送生的制度,保送上大学有清退的人数寥寥无几,这使我们根本无法查清不合格的保送生到底有多少。就我所知,有一个保送生在大学数学系学了半年,因为成绩太差半年后转到政法系学政教。反正不能退回去。
     保送制度的实施原本是要“完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然而现在它变成了什么?
    一个网友说,实际上“保送制度”本身就是给全国有关的中学领导、大学的招生办有关人士发横财的摇钱树;是让教育界头头脑脑的后代、官宦的子弟、有钱人的孩子免考上大学的直通车。在有些地方保送生名额除了各级教委子女亲属、参与保送学校的领导(一般老师不行)子女亲属、地方首脑的子女亲属占去的之外,剩下的基本上是给当今的爆发户和兜里有的是百姓血汗钱的腐败分子们准备的,保送学校、相关大学的招生人员、市区招办三个头,“一个都不能少”,加一起少则五万,多则八至十万,百姓的孩子想走?连门儿都没有!前几年曾经酝酿过一次要取消“保送制度”,甚至都见了报,但后来为何又流产了呢?那是因为能够决定废除“保送制度”的决策者们恰恰是这一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们,因而阻力可想之大。当前这种扭曲了的“保送制度”且不说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它还大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心,令所有的思想教育黯然失色;它还客观地助长了官宦子弟、有钱人子弟的特权之风。
    保送本来是一种权利,是“一贯表现优秀”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种奖励,这一奖励赋予他“免试”的权利。然而,当有一些人凭借“权力”利用保送制度时,保送也成了一种特权,一种有权人的“特权”。
    高考舞弊对于勤奋苦读严肃考试的学子来说是一种不公平,保送的“特权化”再次使人对教育制度的公平性产生怀疑动摇了平民考生对教育的信心。
    中国教育,难道你已经被腐败蛀蚀?
    三、 该不该取消保送
    8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披露湖南隆回一中保送舞弊事件后,引起了剧烈反响。截至目前为止,四所大学已经宣布清退隆回一中的保送生,该校的正副校长也已经被停职。但这并不是结束。我们不能出了一件事,就仅仅解决这一件事,要根本解决问题,必须从制度上入手。
    虽然我们手里握着《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保送生录取政策》,但我们却很迷惑,保送还可以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吗?
    对于隆回一中事件网上网友义愤填膺,坚决呼吁取消保送制度。原因有四:
    (1) 保送已然成为一些人权钱的交易,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2) 实际上那些成绩优秀,一贯表现好的学生是有能力自己考取大学的,甚至于他们更愿意自己考自己选择院校,而不愿意被保送到某一个指定院校指定专业。所以保送对优秀学生来讲也失去了意义。
    (3) 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应该健全并多元化,但最基本的原则是“平等”竞争,高考作弊是不平等竞争,提前获得免试资格也增加了不平等因素。所以,为保证考试招生更平等,也应该取消保送。
    (4) 有的优秀学生知道被保送后,放松学习无心进取,保送没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反而消磨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保送对这些同学来说也是弊大于利。
    如果我们不能整顿教育腐败,也不能决策保送能不能取消,那么我们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