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新模式不能总是搞不了几年就以失败而告终。据最新消息说:“3+x”最多搞三年,二、三年后还得改新模式。这种明知不能长久的改革为何还要急于大力搞呢?
    我认为:在实行高中毕业会考的基础上,高考科目设置不应受固定模式的限制,最要紧是坚持两条原则:
    1.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原则
    让学生有权利选择参加考试所有的科目或任意的科目,即人人可以考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9科中的全部或任意几个科目,甚至具有特殊天才的考生可以只考1个科目。学生根据考试成绩情况确定报考学校和专业。
    让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的设想是出于不得不承认学生学习能力的确存在很大的区别和差异。
    有的“全才”和“通才”类学生,“全面发展”正是其“特长”。不管高考设多少科目都能考出非常好的成绩,学习对于他(她)们来说是一种快乐和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试图通过减少考试科目来“减负”对这类学生来说不但没有意义,反而限制了其全面发展的“特长”。我们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领袖型”通才,如果高考固定只考某几科,势必很难培养出象江主席和朱总理这样每一个单位都需要的人才。
    有的学生只对某些或某个学科有特殊的兴趣和特殊的学习能力,“偏科”正是其“特长”。“3+x”高考模式更是考“通才”,还是不能发现其特长,仍然阻碍了高考成绩单科得满分,平均不及格的特长生进大学深造。现有高考选拨人才的各种考试科目设置造成的后果是很难培养出单方面冒尖的特殊人才,学文科的出不了几个像样的文学家或史学家;学理科的同样难产生出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高考文理分科更难产生世界级的经济学家和科普学家。
    有的学生既不是“通才”,又不是“偏才”,以其学习能力,只能努力做到在某几个科目学习中“平衡发展”。无论是文科类“3+x”,还是理科类“3+x”高考科目设置,这些固定的科目不一定就是这些学生能“平衡发展”的科目。
    2.高校自由选择考试科目成绩录取新生原则
    让高校有权利按各专业实际需要选择考生某些科目成绩,甚至特殊人才的一个科目成绩,作为录取根据。
    让高校“自由选择考试科目成绩”录取新生的设想,是出于解决高考出现的以下现实问题:
    例1.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各专业招收新生的高考试绩类别:
    (1) 中文系可以招收如下各类新生:A.各科成绩优秀;B.文科优秀,理科优良;C.语文特优,历史、政治和地理优良,其它科不作要求;D.语文特优,其它任意3科优良。
    (2) 数学系可以招收如下各类新生:A.各科成绩优秀;B.理科优秀,文科优良;C.数学或计算机特优,英语、物理、化学或生物优良;D.数学特优,其它任意3科优良。
    (3) 历史系可以招收如下各类新生:A.各科成绩优秀;B.历史、语文优秀,英语及政治优良;C.历史特优,其它文科优良;D.语文、政治、历史任一科特优,其它任意若干科优良。
    (4) 物理系可以招收如下各类新生:A.各科成绩优秀;B.理科优秀,文科优良;C.物理特优,数学、英语、其它任意2科优良;D.物理特优,其它任意4科优良。
    (5) 经管系可以招收如下各类考生:A.各科成绩优秀;B.文科优秀,理科优良;C.语文、数学、英语优秀,其它任意2科优良;D.数学或计算机特优,其它任意4科优良。
    (6) 计算机系可以招收如下各类新生:A.各科成绩优秀;B.理科优秀,文科优良;C.计算机特优,其它任意4科优良;D.任意一科特优,计算机和其它任意3科优良。
    例2.一般本科大学录取各专业招收新生学生的高考成绩类别:
    各类专业可以招收如下各类新生:
    A. 1门专业科目成绩较优秀,4门与专业相关的科
目成绩优良以上;
    B. 1门专业科目成绩优秀,语文、英语和其它任
意2门成绩优良;
    C. 1门专业科目成绩突出优秀,其它任意4科成
绩优良;
    D. 1门与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突出优秀,专业科
目和其它任意3个科目优良。
    对于单科天才型的学生,还可按现行保送政策免试进入大学。
这种考生和学校各专业对高考科目的“双向自由选择”模式,既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追求个性发展的矛盾,使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接轨;又有利于高校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选择适宜的学生,也有利于高校教育改革实施“宽进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