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热门"与"冷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1)所谓的热门专业,现在还并不是完全按市场规律发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下,“热”与“冷”总是相对的。一个时期的“热”,可能会带来另一个时期的“冷”;“热”的高峰就是“冷”的开始。专业的“冷”与“热”也符合这一规律。 我国人才市场刚刚开始兴起,还谈不上进入广泛意义上的人才流通。“热”与“冷”一厢情愿的成分比较重。个中情况从大学生毕业分配就可略知一二。如前几年招生时一直“热”而不衰的财税专业,可是到毕业分配时,又有几个佼佼者能找到如意的工作呢?再如,近几年普通高考中金融、电力、医学、政法、铁道、保险、 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热”得不能再热,可到头来,毕业时能有好去处的也实在寥寥无几。另外一些前两年需求量较大的新闻、经济管理、文秘等专业,在近两年,由于许多学校一哄而上,也已开始出现由“热”转“冷”的势头。 “热”中有“冷”,从“热”到“冷”,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计划招生的体制下反映出来比较慢。按照权威人士预测,周期一般在6-8年。考生可以简单推想一下,未来的“冷”“热”会倾向谁边,不要一味求“热”。 (2)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所谓冷门专业,主要是人们认为毕业生所学专业在就业时安排比较困难,和一些工作较艰苦或经济收益比较低的行业。总体上讲,计划招生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正如热门专业“热”中有“冷”一样,冷门专业也会由“冷”变“热”。如前些年师范类专业曾一度备受冷落,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报考师范的考生不断增多,到如今已从冷门演变为热门。再如焊接、铸造、轧钢等专业, 前些年考生认为是冷门,不大乐意报考,不曾想这些专业在毕业时却成了“抢手货”,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十分欢迎,而且个人经济收益也相当不错。从实际例子看,有的考生选择了冷门专业,尽管未当上热门专业的“凤尾”,却当上了冷门专业的“龙头”,几年学习下来,成为该专业的尖子生。再说,目前部分企业的不景气,并不等于未来企业永远不景气。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企业现在不景气,也许正是因为它们缺 乏大量的人才,正是因为它们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管理者、工程师。 “冷”中寓“热”,真正“热”起来,当然还需要一些条件和时间。这就更需要考生有长远的发展眼光,需要一批有志者大胆地去闯。 (3) 选报热门专业也要讲究“技巧” 经过综合平衡,如果一定要选报热门专业,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 被一般人列为热门的专业不会太多,否则就不会称作热门。在不太多的专业里面让众多考生来选,禁制肯定很多。为摆脱禁制,只有“冷”“热”结合,才可以集中精力选择几个热门专业,然后搭配选择几个被称作冷门而自己又比较喜欢的专业。如选报邮电类专业为重点时,还可以兼选几个电子类专业、管理工程类专业;选择铁路专业为重点时,还可以选择几个物理类专业、仪器仪表类专业、机械类专业,等等。 (2) 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 选择志愿时,个人可以尽管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填写。但志愿表上明确到学校、专业的志愿毕竟有限,不能够把要表达的志愿全部表达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招生部门在选报专业后加了一个“专业是否服从”栏,并在选报学校后加了几个“类服从”,以便让考生尽可能多地向招生学校描述个人的选择意向。考生在所填专业、学校外,如果服从国家需要,则可以填上服从分配,或填上在某几类专业中服从分配,实现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的有机结合。如果考生单以个人意向坚持报个别学校或专业,不服从国家的其他安排,就只能是冒险一搏,结果到头来吃大亏的还是自己。 (3) 选报热门专业要结合个人的学习成绩 热门专业的竞争是激烈的,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比较高,如果学习成绩不是太突出,最好避“热”就“冷”。如果学习成绩比较好,选择的余地就比较大。近几年,有一部分考生为保热门专业而降格选报,在本科热门专业录取不了的情况下,放弃录取其他学校的机会,以保专科第一志愿的实现。结果致使部分专业较好的专科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本科还要高,造成本专科录取分数线倒挂。这看起来似乎是考生对自己的未来选择意志很坚定,实际上是降低了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文化层次和身份。这是因为,本科院校中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相近专业多的是,何必舍本求末呢? (4) 要充分了解热门专业的行情 由于热门专业的时效性,考生在报考之前必须要了解该专业目前的形势及预测在毕业时的形势。从理论上讲,目前招生的专业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但从实际来看,并不是所有专业都“热”,也不是所有专业都吃“香”。“香气”主要来自:a毕业时的人才需求状况;b毕业后的工作情况;c工资待遇;d发展趋向;e人事环境;f在社会上的地位。考生应主要从有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和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来考虑选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