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豆不进油盐”,“犟拐拐”顶牛咋办
——违拗与对抗孩子的教育策略
案例介绍:二年级小云的妈妈找老师告状,说小云在家里非常不听话,常常蔑视妈妈的话,有时反着来,叫她上东她上西,让她不干什么她偏要去试,跟她说话好象从来都听不进去,没有反应,有时拔脚就走,坏起来还居然要顶嘴争辩,老师反应,小云在学校倒没有类似情况。
一位15岁的初中男生,儿童时期偏于娇溺,从小没有养成劳动习惯,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上学以后,家长工作忙,对孩子具体关心、教育、帮助均少,尤其是上了初中以后,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帮家里做一些事情,但孩子却不会做,因而责备增多,有时打骂;到了初二期未考试时三门功课不及格,他对自己成绩不佳认为是家庭造成的,说:“家里总吵架,父亲更年期,对我毫无道理的吵架,影响我的学习。”从此表现出对家庭的强烈反感,尤其对父亲,不让父亲进他的房间,不许他动他的东西,动辄就发火、骂人、毁物,一天用破纸在厕所点火,母亲劝止则大骂其母,扬言要改名,单立户口,自己独立生活,不要家里的钱。说要找个能赚很多钱的工作干,把钱积蓄起来,将来上高中、大学时用,但实际上生活懒散,游手好闲。一年多过去了,既没找工作做,也没有复习功课。
上述两例都是典型的违拗或敌视权感、盲目反抗的表现。当孩子的心里觉得有关的权威人士或法令规章不够公平,受了不应有的或不适当的待遇(如批评与指责等),或感到不被理解和接纳等,就会表现出对任何权威的敌视态度。家长和老师,家规和校规,这是他们最早认定的权威,也是他们在遭受不能接受的待遇时所产生的不满和敌意情绪最早指向的目标和盲目反抗的对象。
父母、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上述类似的现象,多数大人遇到违扭、对抗的孩子后,常常勃然大怒,觉得“简直是反了”、“怎敢如此仓狂?”因而用自己最严酷的惩罚来对付他们,而事实证明他们会“变本加厉”,搞得你无所适从。
此行为问题多发生在儿童自主性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反抗期内,2-4岁为第一反抗期,8岁左右为第二反抗期,青春期为第三反抗期。处于这三个时期的孩子60-80%都普遍存在着“不听话”的现象。违扭和对抗的孩子多见于大人常常对孩子要求高;质疑与批评多;限制孩子活动自由;较多唠叨;经常用羞辱、批评、生气和找茬儿、体罚等方式对待孩子。
违拗(多见于幼儿或小孩)常常因父母未能满足其某些要求而爆发。患儿虽表现违拗与不服从,但内心常感焦虑与害怕,怕受成人惩罚。
对抗(多见于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常常因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仍达不到或实现不了家长或老师的要求,放弃目标之后胆怯迫不得已、孤注一掷而采取的强硬措施。
对这类行为的矫治可采用多种行为疗法,如暂时隔离法和消退法等。患儿症状出现后,家长要注意:
反省自己:别总是说孩子违扭、对抗、“死拧”、“犟驴”,您自己是否也个性太强了点?您自己是否领导欲望、控制欲望太强了些?对孩子的占有欲望过分了些?自己是否忘记了“孩子越大越不属于妈”的规律甚至在违背规律?家里还有老“拧”、“老犟驴”?
修复关系:修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用“爱”施加沉重的压力,用“爱”建立信赖,使其不忍心伤害父母的心、不希望父母烦恼或悲伤,使其“良心”发现、体恤父母,使其建立健全羞辱心;
检讨管教:有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管教通常是过度的关照,过度严格,严重“侵权”,这样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如管得太多、太细;家长爱叨唠婆婆妈妈没完没了;过分挑剔;爱找茬;本来就不该管;甚至管错了等;
不要粗暴。强迫压制虽可暂时消除孩子的表面违拗,但孩子常常口服心不服。强迫压制还给患儿提供不良的示范作用,导致孩子今后更加违拗;
坚持真理、不能迁就。如果确实是正确的,不能因为孩子的违拗或对抗而胆怯就放弃原则,否则孩子今后会以此为“武器”更多地来迫使父母或老师就范,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
查明原因。通过调查了解孩子违拗或对抗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并适当反思其中的问题,根据情况作出适当的合理调整,同时吸取教训。
加强沟通。与孩子进行诚挚的交谈,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也让孩子体验到父母或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及时解决问题。
如果儿童从小不听管教,有了不良行为也未及时干预,问题会愈加严重,甚至导致违法犯罪。因此,对孩子要从小注意教育,既要解决违拗问题,又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在患儿情绪平静时父母要说清道理,使其养成讲道理的好习惯。
“四季豆不进油盐”那是因为时间太急了;“犟拐拐”使着不顺手那是因为你没雕琢!记着:没有管不了的孩子,只有不会管的大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互谅互让、团结一致——矫治违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