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上海体育学院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上海体育学院位于上海市清源环路650号, 地处上海市东北
角。
  上海体育学院是直属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高等体育学府,
以培养较高层次的体育师资、教练员为主,也培养一定数量的体
育管理干部、科研工作者、优秀运动员,及体育新闻和体育保健
康复的专门人才。
  上海体育学院原名华东体育学院,成立于1952年11月8 日。
它是由南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东师范大学3 校的体育系科
合并而成。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一所体育学院。
  华东体院院址位于上海梵皇渡路1575号原圣约翰大学内。成
立时它的任务是:培养具有高度政治思想水平,掌握体育理论和
熟练的运动技术,足以胜任中等以上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工厂、部
队、机关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专业人才。
  1956年2月,奉教育部令,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
  1956年7月,迁校址至清源环路650号,新院址周围开阔,有
发展余地,同时环境优美,有较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为学院规
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校舍以原上海行政干校校舍为基础,在
附近征地扩建,至1956年底,全院建筑总面积已达4.4万平方米,
为建院初期的17倍。在校人数也达建院时的4倍。 学院加强了运
动训练,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培养了一批运动健将,
全国冠军和全国纪录创造者。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我院师
生获7项冠军,3项亚军,16个第三名。
  十年内乱期间,上海体院遭到极其严重的摧残。1972年春,
被强令并入上海师范大学,与原上海师院体育系合并成上海师大
体育系。1978年6月,上海体院在清源环路650号原址复校,并开
始了崭新的迅速的发展时期。
  10多年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调整
了系科设置,拓宽办学渠道,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系列,以期
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学院现设田径、球类、体操、武术四个系和
基础部、成人教育部、附属竞技体育学校。除了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武术专业外,从1989年始试办体育新闻专业和体
育保健康复专业。各专业除招收本、专科学生外,体育教学、运
动训练、武术等专业以及一些基础理论学科还招收硕士和博士研
究生,成为一所具有多层次教育结构的高等体育学府。
  现有在校学生22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49人,研究生33
人,还有函授生、进修生、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等多种短训班学生
共800余人,竞校有学生205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上海体育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
效。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00名,教师为363名,高级职称占30%,
其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1名,博士生导师2名,
并拥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学科带头人。
  上海体育学院占地37.3公顷,校园环境优美, 校舍建筑面
积约10余万平方米,有比较先进和齐全的各类教学训练设施和科
研设备,特别是各种室内体育场馆错落有序,布局合理,新落成
的图书馆4000余平方米,藏书约30万册,此外,还有科研楼、解
剖楼、体育交流中心等专门建筑。
  学院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1985——1991年发表
的论文,国际性刊物上发表的36篇,全国性刊物上发表的156篇,
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40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同美国、日本、德国、香港等十多个国
家和地区的体育界、教育界有密切地联系,多次进行过互访及学
术交流活动。我院同美国、英国、苏联、香港等地的7 所大学建
立了校际关系。十多年来共派出200 余名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合
作研究,同时接受外国学者来院讲学和进修。

专科专业设置

体育教育

本科专业设置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体育管理 体育保健康复 武术 体育新闻

国家重点学科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

体育理论 运动解剖(含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理 武术 运动训练学(田径 体操 排球)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体育理论
章钜林(教授) 陈安槐(教授) 周西宽(教授)
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
陆爱云(教授) 吴延禧(研究员)
通讯方式:

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邮编:200433

传真:65490649

电传:

电话:65485546

电报挂号:88204

交通路线

上海市90、75、55。9、01路公共汽车、 东路电
车在校园附近均有停车站。

主管部门: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校舍面积:

11.81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

23万册

在校人数:

学生总数: 2145
专科生: 91
本科生: 1495
函授夜大生: 531
硕士生: 25
博士生: 3

教师总数: 380
教授: 29
副教授: 87
讲师: 163
助教: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