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岳阳楼记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释: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

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

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结尾“时六年”,指庆

历六年(1046)。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

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

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巴陵,郡名,宋时属岳州路,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

市。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具〕同“俱”,全,皆。

〔属〕同“嘱”。

〔胜状〕胜景,好景色。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所说的“唐贤今人

诗赋”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尽。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描述的词,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

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又

如”。

〔霪(yín)雨〕连绵的雨。

〔霏霏(fēifēi)〕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倒下,桨断折。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

(人家)批评指责。

〔景〕日光。

〔波澜不惊〕波澜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

言其广。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

〔岸芷(zhǐ)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浮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

〔静影沉壁〕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

玉。

〔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

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

殿堂。庙堂就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常之高”。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

指“处江湖之远”。

〔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

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无、没有。谁与归,

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歪批几句
    范仲淹做了一篇《岳阳楼记》,整整三段写景,文体实在有些轻浮,难怪尹师鲁要讥讽它是“传奇体”。幸而最后一段写出了两个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使人把这篇文章刮目相看,列入“观止”的“古文”。

    去年苏州人纪念范仲淹,在范家祠堂里上了一块匾,题四字曰“先忧后乐”。于是这两个名句又引人纷纷议论了一阵。

    我仔细想想,这两句话也很有些不对劲。天下老百姓还没有什么忧虑,可知还在太平天下,你范仲淹却忧起来了,忧些什么?惟恐天下不乱,领导天下老百姓跟着你转乐为忧吗?天下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很好,大家都很快乐的时候,惟有你范仲淹却并不快乐,还在忧。忧什么?杞人忧天吗?等到人民快乐过去,天下形势有些不妙现象,人民开始有些担忧了,而这时,你范仲淹却乐起来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乐的呢?除非是幸灾乐祸。

    两个名句,一经分析,实在只有一个意义:人民快乐的时候,你忧愁;人民忧愁的
时候,你快乐。

    不和天下人民同感情,这是爱国主义吗?

                                                    (此段评论摘自施蛰存七十年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