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不眨眼”的梁山好汉
中国食文化举世闻名,其历史之久远,范围之广泛,制作之精巧,纵说是世界之最恐怕也不为过。有人戏云:中国人两条腿的不吃话人,四条腿的不吃板凳。足见国人所食之广。然而这句评语尚不彻底,是否有人吃板凳,本人末做考查,不敢断言,而以木屑树皮之类混在粮食中下饭,在饥荒年月倒也不管其人,至于吃活人,那可是由来以久的事了。
鲁迅先生在给好友许寿裳的信中说:“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此言不虚。历史上记载了无数吃人肉的事实。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说他还没吃过蒸婴儿的滋味,善拍马屁的大臣易牙先生便马上蒸了自己的刚出生的独生子让他品尝。易牙是否因此而升官发财,史书上没有记载,但这道“清蒸婴儿”的名菜却流传下来<做法不详,姑且叫做<清蒸>,后来五代时的上将军从简仁也因为吃过无数精蒸婴儿而“名垂青史”。楚汉相争时,人肉照吃,但吃法略有不同:由蒸而改为烹,烹是用水煮或者油炸,这就要依各人口味而定了,就像今天北京城里有挂炉烤鸭也有闭炉烤鸭一样,连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也险些被项羽给烹了,幸亏刘邦要耍出流氓本色,跟项羽说:“吾与汝约为兄弟,吾翁即尔翁,汝要烹汝翁,幸分吾一杯羹。”项羽见刘邦满不在乎,便饶了刘太公。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杀戮功臣时,又搞了个新发明,他杀死彭越,“醢其肉以赐诸候”,醢就是做成肉酱,可惜当时生产力不够发达,不然可以做成“彭越牌罐头”,流传至今。
从那以后,还有许多吃人肉的嗜好者,有的爱吃人肝,有的爱吃人脑,有的爱吃耳朵,真是五花八门。至于因为闹饥荒而人相食,易于相食的,因为缺军粮而杀一如既往以鄕士卒的,也大有人在,但这都是史书上的记载,没有多少文学气息,要研究这“吃人文化”还得从古代小说着手,比如四大名著中的吃人方法便很有意思。
《红楼梦》里有一段书,凤姐专门向刘姥姥介绍她如何像炮制茄子那样烹,醢人肉,其制作之精细,简直可以说是一项工艺了,但倘若大观园里的大家闰秀们整天吃人肉,那又成何体统?所以《红楼梦》里也只是说说而已,不见得如何实践。《西游记》里有个国王听妖怪蛊惑便要吃一千个小儿心肝,以求长生。其实真想吃小儿的是那个妖怪,而最终在孙行者的阻挠下,这一千个小儿得以活命。而这顿人肉大餐也没吃成。倒是刘备大有乃祖遗风,《三国》里他落难逃荒,到一农家,那青年听说是刘皇叔,便诚惶诚恐,可惜家贫无肉,便杀了刚过门的老婆,割下两臂上的肉,款待皇叔,刘备无意之中见一女尸倒在厨房,两臂血肉模糊,大为感动,后差人送去黄金百两,以嘉奖青年,尽管这个故事是杜撰出来的,但也不难看出刘备及那个青年是一点人味儿也没有的。
说到吃人,以上三部名著和《水浒传》一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小浒》中的饮食不很讲究,仅仅是以量取胜。如鲁智深吃的狗肉,武二吃的熟牛肉等。就连潘金莲与西门庆吃酒调情,王婆也不过准备了些肥鹅熟肉之类,真是大煞风景。但水浒中的“人肉烹调术”却是别具风味。
十字坡孙二娘和揭阳岭李立的人肉包子是最为突出的。他们不仅明目张胆地开起了饭店,还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肥胖的杀了做黄牛肉,瘦小的做水牛肉,好肉切成盘,零碎包馒头(古时馒头有馅的),真是物尽其用了,但他们自己大概是不吃的。而李逵却是自己杀自己吃的行家。他杀了冒名顶替的李鬼后,肚子饿了,便在李鬼腿上割下肉来,用炭烤着吃,但估计味道不会很好,可李逵是不在乎的。
《水浒》中能叫得出名的人肉菜肴叫做“醒酒酸辣汤”。这是清风寨三位寨主想吃宋江时写道的。书中还说:人心都是热血裹着的,杀人把冷水浇心窝,泼散热血,取出的心肝才香脆可口,但不知这种事施耐庵是如何知道的,亲身实践的可能性不大,估计是凭想像所得,反正这种事不大会有人用实践的方式去考证,即使想错了也是不碍事的。
今天我们看起来有些残忍的这些事情,在梁山如汉眼里是很平常的。宋江的仇人黄文炳不就是被割碎了分吃的吗?《野叟曝言》中有吃人脑的记载,说用一支早已打好的铜管敲入人脑之中,用嘴一吸,脑髓便进肚了。梁山好汉们的吃法息然不会如此高明,但吃起人来也是毫不含糊的。如果说他们杀人不眨眼,那么,吃人也是不眨眼的。
以上论及的以《水浒》为中心的种种吃人事件,其实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怪胎,是那时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产物。社会进化到今天,人们更多的认识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人性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人权平等的实现。否则,纵然其能两脚直立,双手劳动,也是不足以称之为“人”的。今天,杀人而食其肉的事是不会发生的了,但残酷而不人道的事情依然存在,值得每个人警惕和深思。
李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