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学生的来信。她在信中说道:没有和您见面已有385天了,而没有听到您的声音也有129天了(去年她来学校看望过我,今年春节打电话给我拜过年)。不知您的身体还好吗?要记得好好照顾自己哦!……不知道是不是被您“宠”坏了,总之,无论我用什么方法,也听不惯现在的语文课。进中学四年了,但我总感觉自己的语文水平没有长进。既然现实生活中您已经不会再教我语文,我就只能在梦境中得到满足。我曾多次梦见您,我的内心都好激动、好高兴……看着这封信,我的眼泪涌了上来。我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好,但得到学生如此的肯定,我又一次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回忆15年前,刚中师毕业的我,对自己要从事的职业还只有模模糊糊的概念。而现在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思考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逐渐成长、逐渐成熟起来,深深懂得“教师”这个名字包含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唯其如此,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作为一名教师,只要爱心依旧,一切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正如阿莫纳什维利所说的:“为了成为一个教育工作的行家,我需要什么呢?毫无疑问,需要丰富的知识,但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善良的心灵、富有同情心的心肠、对儿童的爱……”
当然, 仅仅有爱也是不够的,更需要克服怕困难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过”不等于“教会”。“教过”容易做到,每天总要上课下课,35分钟时间不会停留,而要教会每个学生,绝非易事。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思想、性格、智力、兴趣、家庭情况等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有方法。就以使用标点符号来说吧,我曾教过一名学生,作业、作文不使用标点符号,或者乱点标点符号,一次次个别辅导,反反复复,好不容易才纠正。原来其中有我教学不得法的问题,有对学生了解得不深入的问题,当然也有学生的认识问题、习惯问题。有时,我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可有的同学还是不会。这说明自己还没有对准钥匙口,应该想方设法动脑筋,使学生“开窍”。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克服困难中磨练自己热爱学生的感情。
另外,我觉得不断地学习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一个教育工作的行家必定是一个具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这是需要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的,所以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需要深厚的知识功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泛地读书,不仅要读与自己专业知识有关的书,而且还应当读一些看似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书。世界上知识无限,研究学问无底,而人生有涯。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坚持博览精取的原则。“精”的知识应该是知识的精华部分,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所以,博览精取,强调应用,不断探索,才能事半功倍。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