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与“诚信”交朋友

作者(来源):胡 颖    发布时间:2006-03-28

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科书中,要求学生熟记的诸条名言,其中有一条为:言必行,行必果,就是要学生懂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诚信"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伦理规范,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主要指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主要指取信于人,信任他人。

我曾读过这么一则小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师调任一个较差班的班主任,该班孩子大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要是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场里的一头猪。”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真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孩子们好奇,都希望老师去吻猪。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大猪吗?”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放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看到一头特大特肥的猪。老师走近那头大猪,轻轻地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老师吻了猪也和他们一样大笑了。

    读这个故事,我不是看到这位英国教师的滑稽可笑,而是看到了这位英国教师诚实守信的一面。这让我想起了一些与之相反的现象。比如:公开课、评优课,是充分准备,精心彩排,什么问题由谁回答、如何回答都安排妥当,乃至为了体现课堂教育渗透现代教育理念而让某学生何时向老师提问及生生争论、师生互动等细节都安排得面面俱到,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畅、高效、无差错。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教会学生的只能是虚假、远离诚信;低年级学生尚能实话实说,那一到高年级乃至初中、高中,在座谈会、调查会等场合经过老师点拨,学生心领神会,于是谎话连篇,且能面无愧色,泰然处之……类似的现象还少吗?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诚信的孩子吗?试想,那位英国教师如果不守诺言,拒绝亲吻大猪,学生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能指望把这群孩子教好吗?

诚信是一种美德。因此,诚信教育是不能空喊口号,光说不做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首先做到诚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把诚信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才有望看到满园诚信之花,收到满园诚信之果。 让同学们真正明白“诚信是做人之本”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