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启发,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离开家乡一别几十年,每逢提及家乡,那家乡的情,家乡的景,家乡的人,便不由得浮现在他的眼前,尤其是那家乡的桥,在他的心理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于是他便提起笔来写下这篇—— (生:家乡的桥)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他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桥呢,家乡的桥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咱们就来自由轻松地读读课文,并想一想家乡的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拿笔做上记号。明白吗?
1、我觉得家乡的桥,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造型。板书:造型 千姿百态
1)课文中只介绍了两种桥,分别是……(过户桥,单拱桥)
挑自己喜欢的一种桥重点读一读,然后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一下这桥的样子。
2)你们在脑海中想象的是这样的桥吗?出示两种桥的图片(标桥名)。
喜欢过户桥的有吗?(出示图片及文中相关句子。)(个别生念句子:最简单的是……)
师:你念得很好,突出了过户桥的—— (生:简单。)
3)好多同学喜欢单拱桥,喜欢单拱桥的有吗?谁来念!(生:最漂亮,……石柱上。)
师:念得很流利,两边几十级石阶——(生齐:缀上去。)
师:看这图,你能说说缀的意思吗?(哟,往上连接,想说又说不清,是吧?老师来告诉大家,“缀”就是一阶一阶连接的意思,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了大“八字”,这如此丰富的样子,用一个“缀”字表达,足见作者用词的巧妙,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写单拱桥的句子。)
4)每当夜幕降临时单拱桥又是另一番景象,文中这句话怎么读?出示这句话
5)同学们,课文只介绍了两种桥,怎么就能说明家乡的桥是千姿百态的呢?
师:读懂这层意思很不容易。在最简单和最漂亮、最气派之间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桥,作者只写了两种最有特点的桥来说明家乡的桥—— (生齐:千姿百态。)
2、我觉得家乡的桥,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名称。 板书:名称 美
(读读看桥名——一齐读一读)
引读:家乡小桥的名称美极了,有——生:千岁桥,如意桥……大人们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而震龙桥,娘娘桥——至于如意桥——
师:也就是说和唐诗有关的桥是—— 生:如意桥。
师:同样一句话,换一种表达方式也能念。(再合作朗读)
家乡的桥名称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人们根据它们不同形状叫出来的是(元宝桥、骆驼桥),与民间传说有关的是(震龙桥、娘娘桥),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有关的是(如意桥)。
师:有谁知道王维的这首诗吗?
唐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师:同学们,这就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那首诗,“如意”两字就是从“流水如有意,暮禽
相与还”这诗句中撷取出来的。“撷取”是什么意思?(摘录)
师:撷取这个词一般用在比较高雅的地方,比如说诗句呀,珍珠呀,天上的星星呀,知道了吗?好,把这个词念一遍。大家一起再念念写如意桥的语句。
3、我觉得家乡的桥,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桥名字体。板书:字体 有趣
师:都有哪些字体,你念念看!
师:噢,这里的“篆”和“隶”是生字,你的音念得很准。
同学们,在青石上砸就的那么多桥名字体,真是漂亮极了,想去欣赏一番吗?准备好,能念出的就把它念出来。出示图片桥名字体。(生念)
师:你们看,这真像一件件书法艺术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生:相衬相映),为桥平添了几份情趣,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它们不同的内涵来?自己读读看! 生自由读——个——齐
4、我觉得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
板书:我们的乐园。
(1)乐的意思是?(生:快乐) 你们能把这份快乐读出来呢。(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同学们你们都感受到快乐了吗?
(2)师生合作读
师:通过朗读把这份舒服感带给大家,生齐读(出示: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3)同学们,家乡的小桥真是——我们可以看看,可以听听,可以谈谈,看,多么有意思呀。学到这儿,我们好象有很多话想说,是不是?这里有个填空,你可以说两句,也可以说三句,来,结合我们刚才学过的课文,你们自己准备准备,好吗?在下面说说看。出示:
家乡的小桥真使人( 难忘 )我们可以(桥边钓鱼 ),可以( )(还可以(在桥洞里睡觉 ))那是多么有意思呀!
(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还可以在桥下玩耍。)
(家乡的桥令我陶醉,可以欣赏造型,还可以了解民间传说故事。)
(家乡的小桥真使人想去寻找他的故事,可以从他的桥名,亲自去问一问村民是怎么起的,还可以看一看他的结构,是多么有意思啊。)
(家乡的小桥真使人留连忘返,可以在桥上看一些江南水乡的风光,还可以看河上的小船缓缓在河上行驶,多么有意思啊!)
师:表达得真好。好多同学也都喜欢在桥边玩。
师:因为桥是孩子们的—— (生:乐园)
三、总结课文,理解长相忆。
师引:同学们,时光流逝,当年那个在水边钓鱼摸螺蛳的孩子长大了,他时常想起家乡那千姿百态的桥,有最简单的( ),最漂亮的、最气派的( ),他想再念一念桥名( )、( )、( )、( )、( )、( )。再看看那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有的( )、有的( ),他好想再听听外婆讲那关于桥的故事。真想荡一条小船去桥洞,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河一桥,真是让我们看不够,听不完,想不尽呀,是作者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出示: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四、课外交流
生自己画的家乡的桥,交流。
课后反思:
我上的是第31课《家乡的桥》,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家乡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桥名富有情趣和桥所带来的乐趣这三方面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在设计教学时,我力图使传统与创新走向融合,既抓重点词的教学,体现对语文优秀传统的回归,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丰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它应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然而到了中高年级,我们却往往淡化了这一方面的教学,总认为几年下来,学生应具备了识字的能力,不如把有限的教学时间花在课文的理解上,结果发现学生的抄写、默写中常常出现错误,事后的弥补又很费时间,学生也不易接受,更何况许多词语的理解上仍存在欠缺,也势必影响了其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试图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去认识这些生字,学会这些生字。如“篆”,其中竖折、横折这两笔,学生书写存在一定困难,我就利用半分钟时间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当场书空,时间虽短,但在后来的作业中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隶”左下部分很多学生容易写成横撇,随时提醒,大大降低了错误率。“缀、撷取、刚劲有力、飘逸潇洒”这几个词较难理解,我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做了不同的设计,如“缀”我是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在教学“撷取”时,我则是出示了王维的整首诗,学生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词的意思;为了理解“刚劲有力、飘逸潇洒”这两个词,我让学生逐一欣赏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特色的字体,让他们亲身去体会、去感悟。这样的教学我发现在课堂中所花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很多时候只是需要你老师稍加点拨,对学生却帮助很大。关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关注这一点,要做一个有心人。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改倡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但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很难产生阅读兴趣,更别说产生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比如,当我出示单拱桥夜景的图片时,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朗读句子时,自然而然地读出当时的意境。在理解“缀”时,学生有了感官的认识,对“缀”的意思也能充分理解,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习桥名字体时,我出示了各种字体的桥名,边读句子边欣赏字体,学生仿佛亲身经历般,边读边赞叹,充分表现出对家乡那些桥的喜爱。
本课的亮点是学生的说话训练,学生感受了家乡的桥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让学生们也来说一说桥还能带给我们哪些快乐?同学们积极发言,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心目中家乡的桥,并用几句话介绍,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可以说是这堂课的精彩之处。
这堂课,我最不满意的是学生的朗读,拖音现象比较严重。在这方面,我还要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