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樱花园小学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之评课(三)

作者(来源):候理贤    发布时间:2007-03-20

一堂有趣的心理健康课

候理贤

近日听了陆培军老师的一堂五年级的心理课,给人印象深刻。课堂上一个一个的知识点、一个一个的心理名词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十几年前的师范课堂。心理学,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来说,我们都曾经认真地学习过,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在小学生中也开设了心理课程,这是一个教育理念的进步。

按照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心理学是成人的教学范畴。目前不少学校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阶段还未涉足这一领域。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旧有的教育模式应该打破,让心理学更多地走进小学课堂。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对事物的认知只是一个朦胧阶段。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后,心理发育较快,开始模糊认识这个世界。这时,家庭、社会、学校环境都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孩子到12岁左右,其性格取向已基本定型。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心理不健康导致行为不正常的例子还是不少,在小学阶段多讲些心理学课程,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已是势在必行。用“心理学”这个“软武器”,可以为孩子们筑起道德防线。由于大千世界的影响,尤其种种物质诱惑,一些孩子会产生偷窃抢劫等不健康心理;一些孩子会过分嫉妒成绩好的同学等。这些不健康、不道德的心理因素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利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孩子及早修正,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明智之举。用“心理学”知识,还可以消除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种种疑惑。不少孩子在小学五年级和初中预备班,由于出现第二性征而惊慌失措;一些学生还会“早恋”。这时,需要用心理学的知识,结合生理卫生知识,来消除孩子心理上的疑虑。小学生接受心理学知识,会因其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多讲些心理学知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这堂课上,老师运用了多种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学名词。首先是“感觉”,通过品尝咖啡这一环节向学生介绍了感觉、知觉的概念,接着通过观看视图,比较总结得出“错觉“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具体分析“错觉”对人们生活、工作造成的实际影响。在这堂课上,老师举例恰当、分析有理,紧扣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积极参与地、高效地实践教学内容。应该说这是一堂有着成功体验的心理课。同时也给我们教师以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的动力。

作为一名跨世纪的教师我们需要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教育观;了解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掌握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遵循这些规律;了解小学儿童的群体差异和个别差异,了解教师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