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新结婚时代

作者(来源):赵 艳    发布时间:2008-11-03

上个月父母刚刚过完了他们结婚36周年的纪念日,回忆起自己结婚那会儿不禁感慨万千。  50年代的人是革命夫妻,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同志似的婚礼也很简单,两个铺盖卷到一块,就算完事了。60年代的人结婚有点讲究了,得凑够36条腿或72条腿,也就是说大床、衣柜、书桌、椅子这几大件木头做的家具可不能少。70年代的人结婚要会,要购齐了三转一响”(自行车、电风扇、缝纫机加收音机)80年代的人迎来了改革开放,有了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三大件,才算成了家。

我要结婚啦!一生一次,谁不想拥有一个浪漫温馨、终身难忘的婚礼呢?尤其对于正值婚龄的“80来说,追求够潮够酷的理念更是体现在婚礼的每一个细节。

喜糖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元素。三十年前,新人们会到食品商店里买称斤零售的什锦水果糖,然后分给每位宾客8粒。三十年后的喜糖早就已经由德芙、好时等知名品牌的巧克力所代替,除了普遍的红色喜字包装袋、方形纸盒外,还有新式的圆形、酒瓶形及花袋(外表模仿干花包装袋)、千千结喜糖(用丝带包扎袋口)等精致的包装。另外,还有一些个性喜糖,新人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设计,譬如把新郎、新娘的名字以及想对亲友说的话,甚至把新人的照片都印在喜糖的包装盒上,感觉特别温馨。  

而传统的点烟仪式也渐渐地被烛光婚礼所 替代。婚礼现场每张桌上都放了烛台。当新人从门口步入会场时,灯光都转暗,花童捧着烛光,领着新人进场,过道两边全是点亮的蜡烛,在舞台中央更是由蜡烛组成的两个联体的心形,当他们两人一起把蜡烛点燃时,现场的气氛变得神圣而温馨。新人也没有像传统的那样敬酒,只是把象征幸福祥和的烛光送给每一桌来宾,每个人都捧着点点烛光,为新人祝福,这个画面让在场的每一位宾客都被深深感动。  

不论是个性喜帖,还是浪漫喜糖,甚至温馨蜡烛以及甜美婚礼蛋糕等等,都力争与众不同,希望能给参加婚礼的宾客以及新人自己,留下更多值得纪念的美好回忆。人们对结婚模式的选择,既间接体现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与价值观的选择,同时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生活质量的变迁。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