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正是这所大学,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
    兼容并蓄 倡民主科学传马列真理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重。有识之士试图用新的教育方式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知识有政治觉悟的国民,来拯救苦难深重的国家。1898年2月,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推动下,光绪皇帝颁诏下令筹办京师大学堂。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国立综合性大学自此诞生了。大学堂改革旧式科举制度,制订适应时代发展的完整的学制,教学内容也较过去全面,这里既有一批国学大师讲学,又有一些受到西学洗礼的名人讲授高等算学、政治学、工程学等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成为政府教育部直属唯一的国立大学,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启蒙思想家严复受聘为第一任校长。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历史出现重要转折。他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主张,倡导“选科制”,任学生自由选择科系和课程。他还倡导设立各种学术研究会、积极兴建图书馆、扩充实验室。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高举反帝爱国的旗帜,追求人类平等与自由的理想,使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
    北大教授李大钊是中国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北大任教期间,他率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大学课堂。1918年冬,李大钊在北大发起组织中国最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他的积极带动和影响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相继成立。在北大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我国最早的共产主义战士,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张太雷、高君宇、范鸿、何孟雄等。
    解放思想 在改革开放中振兴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师生的首创精神在新时期得以发扬光大。1958年,北大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原子能系,下设核物理专业和放射化学专业,为国防科技战线培养了一批领导和技术骨干。北大自1958年开始研制计算机,到1973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百万次的电子计算机,同时培养了我国第一批计算机、半导体物理和器件方面的人才。60年代,北大与兄弟单位联手,研制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手段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对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80年代,北大研制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使中国印刷业结束了铅与火的历史而步入光与电的时代,以之为主导产品的北大方正集团公司现已成为中国高校最大的校办企业和世界最大的中文出版系统开发及供应基地。
    同理科科研并驾齐驱,北大文科也取得了不凡的科学成果,如50年代提出的“新人口论”,近年来对于邓小平理论、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以及“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等,都有许多重大建树。
    面对新世纪,有着百年辉煌的北大任重而道远。早在1996年北大就着手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集中力量组建了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跨学科教学和研究中心。1997年9月,由北大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等5个研究室组建的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已为我国在纳米科学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其他一批基础研究中心、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等也不断发展壮大。北大人正满怀信心地抓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机遇,努力创造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