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作者(来源):盛子明    发布时间:2007-11-12

一、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变成了需要的行为方式或倾向。学习习惯同样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是人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动力定型。

    习惯的核心是独立,无须督促:“是思考,自觉动脑,习惯的表现为自然,随时随地,自律、自动,无须意识的调控,习以为常,自然反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动化”,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

    外国学者对世界800位科学家作了跟踪30年的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凡有大成就者,80%都不是智力异常发达者,而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毅力者。

    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果还表明:学习习惯的优劣是学生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那么,智力较高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将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占学生总数60%的智力居中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将显著改善,他们的学习成绩将达到或接近智力较高的学生的水平。即使是智力较低的学生,也可以借助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习惯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

 

二、学习习惯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种习惯,包括学习习惯,都有以下五种主要的基本特性:

    一是自然性。习惯一经形成,人的某些条件反射就会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化地发生。平常说:“习惯成自然”,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省力的品质,并且伴有需要的情感体验。例如边读书边查字典的习惯养成之后,在阅读中遇到不识、不懂的字词,就会自觉去翻阅字典,并不认为有什么麻烦、负担;查到了,会读了,理解了,还会有满足、愉快的感受。

    二是稳定性。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动作的特征倾向。其动作过程的倾向程序,采用相似或相同的方式方法,呈现出过程方法的稳定性。习惯一经形成,要想破除或改变就相当困难。例如读写姿势不正确的学生,要得以纠正其错误的读写姿势就十分困难。但习惯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只要下决心,凭坚强的意志跟“自己”作坚决持久的“斗争”,就完全可以改变已经形成的坏习惯。

    三是习得性。绝大多数习惯都是多次重复(即习得)的结果。一般来说,习惯的稳定性如何,跟重复或练习的次数成正比,当然也不能排除兴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经过一定数量的训练是不行的。就拿“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来说吧,学生必须经过反复操练,才能逐步形成。

    四是两重性。习惯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难。因此,习惯的好坏,对人的学习乃至人生的影响决不能低估。作为一名教师,其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摒弃不良的习惯。

五是差异性。不同的人在习惯的不同方面会表现出某种差异。首先,在习惯的具体表现方式方法和细节上有差异。例如复习课文,有的喜欢集中一段时间,打歼灭战;有的喜欢分散进行,各个击破。各自养成的习惯对效果并无太大的影响。其次,习惯的牢固度也有差异。同是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有的一贯如此,无一例外;有的基本如此,但遇到学习任务忙,时间紧,他或许会只看不记。可见对习惯来说,要在较长的时间里不间断地培养才能形成,否则好习惯就不能巩固。再次,各人具备的习惯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区别,因人而异,努力按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内容

    中外教育家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教育部门历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有哪一些呢?

    ()认真读书的习惯   

    读书的时候,精力集中,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敷衍马虎,不绕开走,而是尽自己的努力,想方设法把问题弄懂。

    ()勤动笔的习惯

    一边读书一边圈、点、划、记,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到只要一读书,就自然而然地拿起笔来,把读书时的疑点、难点、重点以及心得体会等,用符号画出来,或用文字写下来;遇到精彩的语句或重要的资料,随手记录下来。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下起,就应该备有《新华字典》,四五年级学生应该学会查阅《成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养成遇到生字新词随时向工具书请教的好习惯。

    ()课外读书读报的习惯

    从小培养学生读书读报的兴趣,使学生将读书读报视为课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够自觉地挤出时间来读书读报,养成课余读书读报的好习惯。   

以上四个习惯是从大处来说的。

如果分细了看,小学语文教学则应该着重培养以下十四方面的习惯:

    1.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

    2.使用字典的习惯。

    3.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匀称的习惯。

    4.爱护课本、用具的习惯。

    5.边听边想、讲究礼貌的听话习惯。

    6.先想后说、使用普通话和礼貌语言的说话习惯。

    7.预习、复习的习惯。

    8.质疑问难的习惯。

    9.边读边批注、记听课笔记的习惯。

    10.独立完成作业、检查作业和老师批改后自觉订正的习惯。

    11.经常看书报、听广播的习惯。

    12.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1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极开展想像和联想的习惯。

14.勤记日记、常练笔的习惯。

15.积极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习惯。

 

四、学习习惯培养的原则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高收益却又颇艰巨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培养习惯与明确目的统一的原则

    目的、兴趣、爱好是良好习惯的动力特征,也是学习习惯的能量来源。培养学习习惯,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养成好习惯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要求,尽力帮助他们树立为未来生活、祖国建设而奋斗的远大目标。   

    ()严格督促与自觉执行统一的原则

    自觉、主动、认真是良好习惯的品格特征,也是学习习惯的灵魂。教师应着力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要求他们认真踏实、积极主动地去做、逐渐形成自觉的行为。

    ()探究学法与形成习惯统一的原则

    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是良好习惯的能力特征,也是学习习惯的精髓。掌握学法是优质高效的学习习惯形成的标志。没有科学方法的习惯只能是呆板、笨拙的习惯。因此,教师应潜心组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方法,从中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结合起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集中指导与持久操练统一的原则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良好习惯的意志特征,也是习惯培养的助推剂,如教师在初指导时详尽周到,“重锤猛敲”,但过后就疏忽了对执行的检查,以致“习惯”中途“流产”。这不利于习惯的养成,因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反复性,既要做好开始阶段的集中指导,又要立足打持久战,不达目的誓不收兵。

 

五、学习习惯培养的一般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以下八法可供参考:

    ()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习惯养成的内驱力。没有对语文浓厚的兴趣,就谈不上语文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可用祖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他们沿着“兴趣——习惯——钻研——成材”的道路前进。

    ()情境创造法   

    语文特有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条件是习惯养成的物质依托。教师可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条件。例如为培养学生听广播的习惯,学校可创建红领巾广播站,教室里可装上有线广播,定时转播校广播站甚至中央或地方电台的新闻节目、少儿节目;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红领巾电视站,制作一些学校及社区的新闻节目。如能创设情境让孩子经常听广播,看新闻、科技电视节目,学生这一方面的习惯就能逐步养成。

    ()学法引路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预习的方法:①读一读,了解课文的大意;②拼一拼,掌握生字的语音,③查一查,弄懂新词的意思,④做一做,试着解答课后的练习,⑤想一想,总结课文的中心,⑥问一问,还有什么疑难。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预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久而久之,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不难养成了。

    ()榜样激励法

    著名的作家、科学家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治学精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可多作介绍,他们成功过程中,习惯所起的巨大作用,借此来启迪激励学生,促使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师表熏陶法

    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一言一行是学生最具体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要用自身良好的习惯去影响学生,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典型示范法

    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接触时间长,相互影响也很大,教师应经常在班上树立学生中的典型,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规范约束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制订出具体的学习规范。如读书规范,写字规范等,用切实可行的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还要加强指导,检查,及时反馈,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健康形成。

    ()评比督促法

广开渠道,突出重点,抓住一阶段中重点培养的某一个(或几个)习惯,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开展竞赛、展览、评比等活动,多鼓励、多引导、多督促,以点带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尽快让全班学生走上习惯养成的快车道。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