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北京代表团: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需改革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3-13

    “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喊了几十年的老话,如今在素质教育面前受到人们的质疑,尤其是在北京小学取消考试之后,学生到底还需不需要考试、怎么个考法成了老师和家长们争论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受到北京团的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几位教育界代表提出看法———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代替考试之前,关键是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凌爱宜代表是朝阳区沙板庄小学高级教师,据她介绍目前小学的考试制度变化比较大,考试都改称“练习”,而且老师不公开分数,只以“优”、“良”、“及格”等评判,“不及格”也改为“待及格”,这样都是为了让孩子减少心理压力。但是,现在北京的初中、高中考试制度依然如故,仍然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所以不少小学生升中学后面对那么多考试,根本不适应,甚至心理也出现问题。做了38年教师的凌爱宜代表认为,如果应试制度不改革,如果高考的桥不大规模拓宽,那么淡化考试,取消考试都只能是空话。

    北京科技大学的教授余永宁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不少从小学、中学一路考试考到大学的学生最擅长的就是死记硬背,甚至现在有不少辅导班,就是教学生怎么押题猜题,还有人出书公然教学生怎么考试作弊,这样“为考而考”,考试就完全失去了价值。

    余教授认为,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改革,现在的考试以考死知识居多,导致学生死记书本。改革考试内容就是要让试题变活,多出一些需要分析和思考的题,即使开卷也没关系,因为那些题在书本上找不到答案,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吸收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考试方法也可以多样,除了考卷答题,还可以用口试、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考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在对考试评分时,也不要只看答案对错,要看学生在答题时是否思路清晰,是否具有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才是评分的标准。余教授认为,这样考出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竞争。